其實文章標題所提到的也是早已有之的老問題了;只不過這陣子看到國內職業棋戰的
最新發展,又讓小弟興起了這樣的感觸。不用說,這和國內幾個大頭銜陸續在這一週確定
本年度的歸屬自然有直接的關係;棋王、十段和王座這幾個頭銜都是採用挑戰制決定冠軍
的,而其中棋王和王座頭銜原本的持有者都是陳詩淵老師。
算起來,陳詩淵老師今年已經以衛冕者身分拿了四個頭銜賽亞軍了;這一方面意味著
他在這四個系列的挑戰賽全軍覆沒,另一方面也意味著他包攬了這四個頭銜賽加總後共計
100萬元的亞軍獎金 ── 天元賽亞軍40萬元、國手賽亞軍10萬元、棋王賽亞軍35萬元、
王座賽亞軍15萬元。雖然這樣說對陳老師有點不敬、不厚道,但是,如果有人形容陳老師
今年從這幾大賽事領走100萬元獎金所作出的貢獻僅僅是留下13場敗局紀錄 ── 棋王賽4
敗、其餘三項頭銜賽各3敗 ── 似乎也不算言過其實吧?相較之下,其他職業棋士在這
幾大賽事的本賽和循環圈賽階段殺得頭破血流,所得與不必參與這幾個階段的陳老師相較
下卻完全不成比例,委實讓人心有戚戚焉。
日本的職業棋戰所以會廣泛採用挑戰制來決定頭銜歸屬,就如大家所知道的,是繼承
幕府時代名人會所等悠久的圍棋相關文化傳統而來;相對的,中國大陸除了名人、天元和
新辦的棋聖這三項頭銜賽採用挑戰制,其他大大小小的職業棋戰全是對衛冕者無優惠的盃
賽,而挑戰制的職業棋戰在南韓除了歷史悠久的國手賽之外更是幾乎絕跡。不管再怎麼看
,盃賽確實才是職業圍棋賽事所應該採行的主流賽制;國內棋界的主事者究竟要到何時才
能認清趨勢、改弦易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