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棋迷+歷史迷 不得不聊聊近期大賽的佈局下法......
在圍棋史上 高位佈局(或者說模樣棋) 始終具有強大的生命力 歷久不衰~~~
中國的古棋即是以對角星為主 重視勢力
酷愛大飛締角...手法上「六五飛攻」暴力攻殺!
即便同時期的日本(簡直像是平行時空)發展了小目佈局
並以實力奪取了圍棋的正統...
但在吳清源棋聖(R.I.P)東渡日本後 不久即掀起了以高位為主的「新佈局」革命~~~
其後八O年代 為因應更大的貼目
「宇宙流」武宮正樹崛起 二連星、三連星成為常見下法
繼而「中國流」、「高中國流」、「小林流」等各式各樣不同的模樣廣為流行
「中國流」甚至還是傳說中史上黑勝率最高的佈局(65%!? 已忘記怎麼查了@@)
到了2000年 吳清源大師出了「21世紀的圍棋」
書裡開宗明義認定21世紀的圍棋是以「星」佈局為主體...
印象中基本到今年上半年為止 吳大師的預測都並沒有錯
然而...近期以朴廷桓為首的一票中韓新銳 執黑卻頻頻下出雙小目的佈局...
佈局慢也就算了 連後續手法都維持堅實締角拆邊
...............讓人有種錯覺以為回到了秀策的年代=.=
按過去的理路講 現在貼目已經高達七目半
這種緩慢的下法應該會有貼不出目的問題......
然而實戰的結果 卻是黑方頻頻獲勝!?
這究竟說明了什麼?
1. 貼目還是不夠?
2. 前人對佈局的理解有誤 其實慢慢來比較快!??
記得2006年有一篇諷刺吳大師21世紀圍棋過於虛妄的過激文章...
http://weiqi.sports.tom.com/news/17524.html
平心而論 此文實屬太過...當時吳大師都近100歲的人了
怎能要求他執著計算講求力量?
以此批判老人家「故弄玄虛」實在太不厚道!
但是 若我們以不以人廢言的態度來看 那麼這篇文章確實點出了一個重點:
那就是「韓國流」實用圍棋的崛起!
韓國流除了力量和官子之外 在棋形上的特點就是堅實
其中最明顯莫過於星定式的小飛應(現在星位的棋被掛角幾乎80%以上都是小飛應)
以及星位的主動小飛締角......
星位的締角在現在職棋的實戰譜頻頻出現 大家可能不覺奇怪
但在30多年前高川格「圍棋基本觀念」這本書裡 強調的卻是星位不急於締與掛...
各位看倌...
下星位不締角也不掛別人星位優先搶大場是「基本」!是基本啊!!!
顯然 過去的觀念和現在有了極大的差距...
過去著於星位強調一手保角(事實上除了三三有哪手棋真的能一手保住角?);
今日眾多高手以實踐證明:即使是星位,締角也很大!
既然連星位都要花兩手棋去締角 那麼順理成章的下一個想法就是.........
......其實小目也沒有看起來那麼慢 而且締角後更堅實
就算不締角 落子在邊上的時候對於對方侵入之子也有更多攻擊取利的手法
張栩流的直接邊上著點很明白的說明了這一切
腦中突然回想起棋靈王的經典名言:「秀策很弱!日本很弱!」
現在看? 真的很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