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沈果孫:商業化令棋品質下降

作者: zkowme (zkowme)   2016-07-09 14:03:26
沈果孫:商業化令棋品質下降 人工智慧影響不大
 [人物簡介]沈果孫,1942年出生於常熟,1982年獲頒七段證書,是中國第一批獲得段位
的十名圍棋棋手之一。曾在1962、1964年全國圍棋錦標賽上分別獲得第五名和第三名,並
在1973年中日圍棋對抗賽上執白中盤擊敗日本著名棋手阪田榮男九段。1982年離開國家圍
棋隊後,曾在《中國體育報》擔任主任記者。後長期從事圍棋教育工作,著有《圍棋基本
定式》《圍棋的道與魔》等十多部圍棋書籍。
  注及全盤目光巨,不尚詐術心地平。
  這是不到20歲的沈果孫在北京學棋時,一個前輩送給他的話。沈果孫說,這句話道出
了圍棋真諦,讓他終身受用。在1973年的中日圍棋對抗賽上,他擊敗日本著名棋手阪田榮
男九段,震動棋界。
  從常熟到太原,從北京再到蘇州,沈果孫把圍棋當成終身職業。2010年回到蘇州後,
他以教棋為樂,通過寫作感悟圍棋之“道”。在經歷了紋枰上數不清的廝殺後,他認為,
堂堂正正按圍棋基本原理下棋,才是圍棋的正道、做人的正道。
  主動請纓戰勝阪田榮男是難忘的記憶
  蘇週刊:1973年中日圍棋對抗賽上,您執白中盤戰勝日本阪田榮男九段,這是不是您
圍棋生涯中最難忘的一場勝利?
  沈果孫:是的,對這場比賽我的印象很深。當時是排在倒數第二場,日本隊出場的是
鼎鼎大名的阪田榮男。很多隊友有點怯場,不太敢下,我就說我來吧,主動請纓。那時我
是怎麼想的呢?其實也不複雜。我覺得雖然對手很強,但是也不可能水準高到我們一盤都
贏不了,萬一贏了他,對中國圍棋就很有利了。
  於是這盤棋就我來下,還是拿白棋。其實我是不太喜歡下白棋的,但這個時候也顧不
上了。比賽一開始就比較膠著。後半盤我利用打劫,沖進中間大空裡,並在混戰中下出了
妙手,奠定了勝局。
  蘇週刊:這場勝利對中國圍棋、您個人有什麼意義?
  沈果孫:對中國圍棋來說,這場勝利確實很重要,因為阪田榮男是曾經稱霸日本棋壇
的棋手。日本圍棋有吳清源時代、阪田榮男時代,後面才進入群雄爭霸的“超一流時代”
。不過,當時中日圍棋對抗賽,強調“友誼第一,比賽第二”,所以贏了也沒有廣泛宣傳
。當時,蘇州市區、常熟有十幾名棋友一塊去看棋,他們都很激動,把比賽結果傳開了,
外界也很快就知曉了。
  其實那時對我來說,勝負的壓力沒那麼大,贏這盤棋之前,我已經是國家隊的主力。
但這是我職業生涯中經典的一盤棋,彌足珍貴。
  蘇週刊:上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國內的圍棋環境是怎麼樣的?
  沈果孫:應該說不是很好,知道圍棋的人很少,下的人更少,遠不如中國象棋流行。
圍棋自古以來就是一項高雅運動,不僅下一盤的時間長,而且棋盤比較大,在馬路上下也
不方便,在當時的環境下很難流行起來。像在常熟,雖然棋風比較盛,但大多數人下的是
中國象棋。後來我到了山西,當地也幾乎沒什麼人下圍棋。
  但當時有一批人是非常癡迷圍棋的,而且,圍棋項目得到了國家的大力支持。像我後
來去學棋的北京棋藝研究社,是李濟深等人推動成立的。1960年開始的中日圍棋對抗賽,
也上升到了外交層面,受到了很大關注。
  “不尚詐術心地平”是圍棋的真諦
  蘇週刊:為什麼接觸上當時非常小眾的圍棋?
  沈果孫:我是因為父親喜歡下棋,在他的薰陶下接觸了中國象棋和圍棋。他帶我到茶
館裡下棋,我在旁邊看,慢慢就學會了。當時有些同年齡段的孩子也學,就一起練棋。在
常熟當地很有名的時霖、吳承熹等人,都是我小時候的棋友。
  不過,我小學的時候喜歡下的是中國象棋。常熟當時剛好有一個非常出名的中國象棋
大師,名叫惠頌祥,後來是我的老師。雖然沒正式拜過師,但我們在茶館下棋的時候,他
會在一旁指點,給了我們很大的幫助。
  1958年初中畢業後,也就是我16歲時,因為姐姐在山西工作,她說那裡的工廠招工方
便,我就去了太原。那邊有很多人在馬路邊下中國象棋,我按捺不住棋癮,一下班就跟他
們下。就這樣認識了太原市體委的一名工作人員,他覺得我水準比較高,把我推薦到了市
隊。市隊當時由王品璋負責,他也是中國國際象棋界的元老,組織了一支集訓隊,我成為
正式隊員。在市隊裡,因為下中國象棋的很多,沒人下圍棋,我因為會一點,就改成了主
攻圍棋。
  蘇週刊:後來您是如何一步步進入國家隊的?
  沈果孫:從1958年9月1日進入電錶廠工作,到11月進入市隊,短時間內我的人生發生
了很大的變化。但說實話,當時太原的圍棋水準不高,下的人很少,會下的和我水準也差
不多。
  沒辦法,我也沒有其他練棋的方法,就千方百計去找水準稍微高一點的人切磋切磋。
1958年底,我拿到了山西省圍棋比賽的冠軍,然後被推薦到了北京學棋。
  到了北京,圍棋水準才真正得到了快速的提高。在山西省體委的推薦下,我一個人到
了北京棋藝研究社。這是一家當時非常知名的社會團體,成立於1952年,裡面活躍著一大
批圍棋元老,學棋免費,吃住自理。我主要跟崔雲趾、過惕生、金亞賢三位老師學習,偶
爾還會代表山西隊到上海比賽,那時北京、上海是中國圍棋水準最高的地方。1961年,第
一支國家圍棋集訓隊正式成立,我入選其中,也就結束了在北京棋藝研究社的學棋生涯,
前後約3年。
  蘇週刊:當時學習條件那麼艱苦,為什麼能堅持下去?
  沈果孫:對下棋,我是非常喜歡、非常自信的,我覺得我有天賦。同時,我也付出了
很大的努力。剛到太原的時候,工廠位置在大營盤,位於太原市的南城,有一個老先生會
下圍棋,他住在城西,我經常下班趕過去和他下棋。兩個人往往下到晚上12時左右,沒有
公車,我就一個人走路回去,堅持了很長時間。
  到了北京,跟老師學棋之餘,我也跟社會上的高手約棋,一心想提高自己的水準。記
得有一個人叫塗雨公,他特別癡迷圍棋,文化功底也很深厚。下了一段時間以後,他給我
寫了一首詩,其中兩句是“注及全盤目光巨,不尚詐術心地平”,這讓我終身受用。他說
出了下好圍棋的關鍵,尤其是後半句,體現了圍棋的真諦。圍棋是明著下的,不欺不騙、
堂堂正正是基本,而“心地平”最難,下棋時要始終保持從容、平靜、淡然的心態,這也
是做人的道理。
  人工智慧在圍棋上擊敗人類是大勢所趨
  蘇週刊:不久前,谷歌人工智慧AlphaGo與韓國棋手李世石的比賽吸引全世界關注,
對這場交鋒您怎麼看?
  沈果孫:這場比賽我很關注,對結果很吃驚。我原本以為Al?phaGo肯定是下不贏人
的,因為普通電腦可能不知道選擇,無法應對圍棋那麼多的變化,但結果證明不是這樣,
我們預判錯了。AlphaGo 實際上是一台大型電腦,它存儲了大量的資料,而且能快速運算
、做出選擇。
  只從圍棋比賽的角度來說,我認為以後人類是很難戰勝它的,這不是哪名選手的問題
。它的背後是科技在支撐,跟人類相比,它的可怕在於不會疲倦、不會計算錯誤,而且資
料運算的速度遠遠超過人類,能不停地更新換代。在眾多智力運動中,圍棋可能是變化最
多的,Alpha?Go戰勝人類,確實是人工智慧發展的一個里程碑。隨著它越來越完善,想
贏它一盤棋恐怕會越來越難。
  蘇週刊:人工智慧的發展會對圍棋產生什麼影響嗎?
  沈果孫:電腦的下法有一些獨到之處,它在根據自己的演算法下棋,追求的是對全域
的把控,一定程度上超越了我們對圍棋的理解。但人工智慧對圍棋運動沒多大影響,作為
一個競技項目,圍棋還是人與人之間的智力比拼,如果是電腦與電腦比賽,不會有那麼大
的魅力。
  同樣的,電腦的下法我們很難學習,因為人腦沒有那麼強的接收能力,也無法那麼快
速地運算,人類圍棋的下法也不會出現什麼改變。像國際象棋,電腦早就擊敗了人類,但
這個專案還在正常發展。
  圍棋的商業化發展讓棋的品質下降了
  蘇週刊:除了人工智慧,近半個世紀,圍棋本身發生了哪些變化?
  沈果孫:首先,在中國,圍棋普及程度大幅提高,整體水準也普遍提高,現在一個頂
級棋手去任何一個城市,恐怕都可能會輸棋。另一方面,放眼國內外,棋的品質卻未必在
提高。過去一盤棋下10個小時甚至更長,現在就只有幾個小時,下得快了,棋的品質必然
下降。這跟比賽的推廣需要有關,過去是報紙主導,現在是網路和電視,對時長的限制越
來越高。我認為,棋的品質是最重要的,只有時間長,才能算清各種變化,下出好棋。
  吳清源曾說,棋譜是要留給後人看的。這很有道理,圍棋對決中,每一步都應該認真
負責。過去,職業棋手參加比賽,對局費、獎金都不高,只夠維持比普通階層水準略高一
點的生活水準。但現在不同了,獎金非常高,輸贏自然看得更重了。所以在我看來,商業
化的發展的確給了圍棋很大的推動,但是棋手把名利看得也更加重了。如果勝負成為下棋
的唯一追求,圍棋的藝術魅力就會打折扣,頂級棋手的境界和層次也會打折扣。
  比如說,以前一名頂級棋手用過的招式,其他頂級棋手就不會再用了。但韓國有一段
時間不是這樣,為了贏棋,大家的下法千篇一律,幾十盤棋前面幾招甚至幾十招都大同小
異。我認為,圍棋裡學別人的招式,就跟偽造、抄襲似的,下出來的都是贗品。
  蘇週刊:從中日韓對抗到中韓對抗,怎麼看現在圍棋的國際競爭?
  沈果孫:我覺得中國圍棋肯定要更強。我們低迷的時候,有個重要原因是我們學韓國
學得太多。只要我們堅持自己的風格,不重招式和套路,人才會不斷湧現,優勢也會越來
越大。圍棋裡是不能重招式和套路的,因為它沒有中心目標,不像中國象棋、國際象棋裡
有“將”“帥”“王”這樣的角色。圍棋應該千變萬化,中國的圍棋水準已經很高了,但
是否到了頂峰還不好說,層次上應該還能繼續提升。
  日本的吳清源時代、阪田榮男時代是圍棋的頂峰時代,但現在衰弱得非常明顯。這跟
日本人比較優越的生活條件有關,願意苦學圍棋的人少了。而且,他們的國內比賽獎金也
很高,頂級棋手在很難競爭世界大賽冠軍的情況下,保國內比賽的情況十分常見,在一定
程度上導致了日本圍棋的封閉和落伍。
  根據圍棋的基本原理下棋才是正道
  蘇週刊:您出版了《圍棋的道與魔》一書,“道”與“魔”的區別在哪?
  沈果孫:這本書是我對幾十年圍棋生涯的感悟,下棋就像練劍,比起劍招,劍義更為
重要。簡單地說,我要怎樣、我想怎樣,我想讓別人照我的意志行事,這是“魔”。而按
照事物本身的客觀規律,我應該怎樣,這是“道”。兩者在圍棋上都是有具體體現的,像
布個圈套故弄玄虛,這是“魔”,根據棋理下是“道”。
  換個說法,按“道”下棋,是這個變化我看懂了,稍微懂一點棋的人,一解釋也能明
白。而按“魔”下棋,是我自己也沒看清楚,下了再說。我認為,放眼國際棋壇,吳清源
時代,圍棋是以“道”為主的。韓國占優的時期,是以“魔”為主。未來還會是以“道”
為主,按棋理下棋才是正道和主流。
  也許比起“魔”的急功近利、速成,在一定的階段,按“道”下棋可能會輸。因為一
個人接受棋理,體會到其中的奧妙,是需要很長一段時間的。但是在圍棋教育中,分清“
道”與“魔”特別重要,有的道場為了讓孩子儘快在比賽中獲勝,上來就給孩子教歪招,
這是很不好的。孩子學棋先要學做人,要先規規矩矩弄清棋理,使用堂堂正正的下法,樹
立好的棋品。我們一直說學圍棋對青少年的成長很有利,其實並不是絕對的,要看教學方
法是否正確。
  蘇週刊:圍棋有怎樣的藝術魅力,對人有哪些幫助?
  沈果孫:圍棋對人各個方面的幫助都很大,開發智力、陶冶性情等等。我原先脾氣是
很急的,慢慢就調整了過來。古時人們覺得圍棋跟戰爭比較接近,其實不然,更接近的是
經商。因為圍棋特別講究分寸感,下棋跟做大生意一樣,謀的是一定限度內的有利可圖。
而且,這種有利可圖,要建立在雙方共同滿意的基礎上。下棋下得過急,必然激起對方的
情緒,引發混戰。經商過於精明,必然會與顧客翻臉,不可持續。
  圍棋裡面蘊含著很多的人生哲理。可以說,在琴棋書畫四大藝術中,圍棋最接近於人
的生活,它很具體,不那麼抽象。首先,圍棋是一項純智力項目,只要想到怎麼下,不管
是左手下還是右手下,都是一樣的,其他專案還需要技能。這就讓它成為一項純粹的智力
比拼,考驗的是智慧。其次,四者之中,圍棋是唯一的雙人項目。從陶冶性情的角度來說
,單人專案陶冶的更多是清高,是獨處,而雙人專案涉及的面更多,還有雙方心靈的互通
、志趣的相投等等。
  最重要的一點,圍棋的勝負感是與其他三個項目大不相同的,要強烈得多。因為有比
賽、有勝負,棋手如何處理勝利與失敗,如何應對佔據優勢或處於劣勢的局面,怎樣調整
自己對名利得失的看法,都大有文章。在情操的陶冶上,這些是人畢生的功課,也是對棋
手最大的考驗。
  孩子學圍棋要當藝術而非功課對待
  蘇週刊:您長期致力於圍棋教學,對如今青少年早早學習圍棋怎麼看?
  沈果孫:首先,這說明中國的圍棋基礎很強,圍棋的影響力很大。不過,孩子還是七
八歲開始學習圍棋最好,那時智力開發得差不多了,接受起來最合適。但現在普遍是四五
歲就開始學了,有點早。家長們都希望孩子早一點接觸圍棋,很多培訓機構都接收,這已
經很難改變了。剛才說了,圍棋是勝負感很強的一個專案,如果孩子七八歲才學,一開始
肯定下不過跟他同齡甚至比他小但是早學的人,這樣就會有很強的挫敗感,青少年是很難
接受的,也就沒法堅持下去。
  在四五歲就學的情況下,圍棋教育先要從棋品開始,從培養對圍棋的興趣入手。其實
,老師的水準差一點不要緊,但不能自以為是,教一些歪招。家長也應該端正對圍棋的認
識,要把它當成一門藝術而不是功課來對待,要讓孩子慢慢體會圍棋的奧妙,而不是急於
取勝、拿到段位。
  蘇週刊:蘇州很長時間沒有湧現職業棋手,對於蘇州圍棋的發展,有什麼建議?
  沈果孫:現在要成為職業棋手太難了,競爭太激烈了。當下來說,要定段成功成為職
業棋手,有幾個條件是必備的。首先,要停學學棋,要把全部精力都放到圍棋上。其次,
還要有高水準棋手的指導,往往要送到北京、上海等地學習。以上兩點,很多蘇州的家長
是不願意的。所以,蘇州職業棋手的出現,還需要等待一段時間。
  目前,蘇州業餘圍棋的發展很快,如果孩子有意向選擇圍棋作為職業,在蘇州也是可
行的,高水準的棋手在市場上很受歡迎。一般來說,如果職業初段的棋手教棋,月薪至少
可以達到2萬元,業餘6段及以上也可以月薪上萬。在這種形勢下,蘇州高水準棋手肯定會
不斷湧現。
  (蘇州日報 趙焱 文/圖)
http://sports.sina.com.cn/go/2016-07-08/doc-ifxtwiht3376192.shtml
作者: BRANFORD (請保佑我的父親)   2016-07-09 14:56:00
萬劫穀
作者: TheDraggers (TheDraggers)   2016-07-09 16:54:00
3z尻回來啦XD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