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棋戰正在“死絕” 棋手普遍無棋可下
新浪體育訊 韓國棋戰正在不斷消失,即職業棋手們正在失去自耕田,操場已經荒蕪
。目前,一年一屆正常運營的綜合棋戰(個人棋戰)只有GS加德士杯和KBS圍棋王戰。加
上麥馨杯、GG拍賣杯等設置參賽資格的有限棋戰,韓國職業棋壇眼下所余的棋戰不過10個
左右。和進入2000年前韓國棋壇鼎盛期相比,棋戰數腰斬一半。
今年韓國棋壇最具震撼性的事件,莫過於國手戰、名人戰這兩大最具傳統的棋戰處於
停辦狀態。國手戰1956年誕生第一個冠軍,哺乳韓國圍棋一個甲子的歲月,但國手戰因和
贊助商發生分歧,錯過了八個月賽期。名人戰進行到第43屆,今年春贊助商撂挑子宣佈訣
別。
作為大型棋戰近年閃亮登場的LET‘S RUN PARK杯,兆頭也是不妙。這項賽事每年12
月開賽,但目前杳無預熱的消息。女子棋戰,女子國手戰中斷一年後今年倒是復活,但女
子名人戰、女子棋聖戰今年未能開賽。
這種棋戰紛紛倒下的現象,從兩年前開始加速(譯注:即《中央日報》系接管韓國棋
院),天元戰、物價資訊杯、大舟杯等相繼停辦。王位戰、霸王戰、最高位戰等已經成為
遙不可及的追憶。
棋戰數大幅縮水的副作用何止一兩個。首先,棋迷們選擇的餘地沒有了。韓國棋院倒
是主張,“棋戰的主市場已經移到總預算達34億韓元的韓聯賽”。但是,韓聯賽為出戰棋
手受限的團體賽。隨著個人棋戰割麥一樣被刈倒,棋迷期盼多冠王的樂趣已經消失,個人
棋戰才擁有的挑戰棋或淘汰制的觀戰魅力也是蕩然無存。
再則,韓聯賽體態龐大導致了快棋成為主流,這又影響了韓國棋手的競技能力。有分
析認為,包括朴廷桓應氏杯惜敗,韓國棋手在中韓對抗全面落下風,和“快棋主流化”的
現象不無關係。中國和韓國不同,始終堅持棋戰的多樣性,即使圍甲聯賽,也是兩小時以
上的慢棋為主流,提高棋譜的完成度。
第三是圍棋界的核心成員,大多數職業棋手普遍有一種“被剝奪感”,有著綜合棋戰
亞軍經歷的三十一代棋手A和五十一代棋手K,今年所下的正式對局不過一盤。四十一代棋
手L,也不過下了兩盤正式對局。金成龍九段2004年獲得首屆電子園杯冠軍,他無奈地說
:“今年通過對局獲得的收入,不過20萬韓元(注:約人民幣1100元)。”
去年韓國全體職業棋手,四人中三人的年均收入不到1000萬韓元(58828元人民幣),今
年大部分棋手的收入,可能去年的一半都維持不了。
棋戰是“上市”於圍棋市場的產品,如果棋戰有人氣,商品性提高,“顧客”(贊助
商)自然會湧來。現代的商務強調的是與顧客互動、維持密切關係的行銷方法。韓國棋院
,能否拍胸脯說盡力了呢?韓國棋院行政,倒是有動作欲組織相關部門,但往往虎頭蛇尾
,沒有了下文。
中國圍棋的景況,既有國家層面的有力扶持,但根子在於圍棋界自身的穩定的系統。
著會刺激棋手的進取心,進而得到企業的呼應,加之國家的支持,良好運轉。日本報紙經
營的新聞棋戰,其運營機制牢靠,大型棋戰每年如期召開從不動搖。韓國棋院,必須制定
擴充棋戰為最優先的政策,然後全力以赴。如果不能轉逆棋戰死絕的現象,韓國圍棋沒有
未來。
韓《朝鮮日報》李洪烈 藍烈編譯
http://sports.sina.com.cn/go/2016-11-02/doc-ifxxfysn859584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