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QBFox (love & peace)
2020-12-07 12:35:09在查資料的時候發現一件有趣的事。
一開始是想查一下一年戰爭的時間表。這場大戰為時不到一年,卻有著各種偉大的空
想發明和可說是無限的商機,不論想像還是現實都有巨大的影響力。
不過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到各種新型機體如雨後春筍般的出現,MSV更是像手遊新角色
一樣不用錢般的刷。不禁好奇,這些東西的開發在故事中到底花了多少時間?
先來看看戰艦。
飛馬級的首艦,白色基地,據說是在UC-0077年通過預算,0078年二月開始建造,隔
年的一月吉翁宣戰之後進行設計的變更,四月進行改裝,七月就進宙,九月開始服役。
進宙應該可以看成傳統船艦下水的意思?
所以這艘全長至少250m、高至少93m、重量至少32000t的中空金屬只花了不到一年半
的時間就生產完成。
對比一下現實世界中大小應該算接近的船隻。
日本海軍大和戰艦
全長262m、高不明、寬38.9m、排水量64000t。從動工到下水間隔約時3年。
日本海軍赤城航艦
全長260.67m、高不明、寬31.32m、排水量36500t。從動工到下水間隔約5年。
美國海軍企業航艦CV-6
全長246.5m、高不明、寬33.3m、排水量19900t。從動工到下水間隔約2年。
美國海軍北卡羅萊那BB-55
全長222.12m、高不明、寬33.02m、排水量36000t。從動工到下水間隔約2年半。
英國海軍威爾斯親王戰艦53
全長227m、高不明、全寬34.3m,排水量36727t、從動工到下水間隔約2年。
英國海軍前衛戰艦23
全長248.2m、高不明、全寬32.9m,排水量45200t、從動工到下水間隔約3年。
納粹德國海軍俾斯麥戰艦
全長241.6m、高不明、寬36m,排水量41700t、從動工到下水間隔約3年。
美國海軍企業號航艦CVN-65
全長342m、高不明、寬77m、排水量93284t(滿載)。從動工到下水間隔約2年半。
真不愧是聯邦,造新船只要現實生活的大概一半時間,哪怕是過去不曾有過的新設計。
MS的部分的話就沒有現實器材可以類比了,但可以在一年之內從MS-06開發到MS-15、
MSM-03到MSM-10、MAN-03到MAN-08,有這樣的科學力和財力還打不贏聯邦,吉翁公國
的例子告訴我們絕對不要當主角的敵人,不可能有勝算的。
作者:
eva05s (◎)
2020-12-07 14:03:00MS拿戰機來類比就行了,更誇張就是
作者:
quit2100 (羞澀紫蘿蘭)
2020-12-07 14:13:00如果都能模組化跟3D列印,速度應該會快很多吧?電控等技術,相信很成熟了,直接拉戰艦的來用就好。
作者: wildseven (wildseven) 2020-12-07 15:57:00
AEGIS
一年密辛好像有揭開ms開發事情 後面都是有能用就用
二戰美國工業產能全開就是一週一艘護衛航母聯邦有資格辦到流水線式造船艦,重點是UC時代科技應該已經大量自動化生產了
作者:
dffrew (dffrew)
2020-12-08 00:09:00二戰戰艦下水餃很多是拿之前舊型的改良,甚至共用生產線但是飛馬級生產數不多,而且是新型,甚至整合不少先進技術,開發效率這麼高也是很厲害
飛馬級首艦不是白色基地啊,一號艦就是飛馬白色基地是二號艦還三號艦去了…總之不是飛馬級首艦其實後續艦在首艦建成後,會因為之前的建造時的技術回饋讓產線速度提升至於你提的幾個艦艇…大和號是首艦,再加上用舊式鉚接建造,速度快不起來,赤城就不用說,前身是戰艦,碰到海軍縮編還碰到大地震,又要改裝成航母,整個拖慢建造時間
白色基地是二號 三號是灰色幽靈大和號不是大和級首艦 首艦應該是武藏
作者:
maplise (Maplise)
2020-12-08 11:17:00樓上先搞清楚再說... 下水餃的航母都是貨輪改裝航母 從頭建的跟本沒這麼快 噁心的還是木馬 福特號2009/11開始建造2017/4才正式開出來"測試"測試結果是帶一堆問題回家又蹲了兩年 現在雖然服役了但是一些嚴重的問題根本都還沒解決二號甘迺迪號從2011開始建造 雖然還沒正式測試 但是因為繞開很多福特號遇到的問題 所以普遍認為甘迺迪號會比福特號先達到能夠執勤的水準lol
作者:
Sazabie (後光院.蘭克)
2020-12-08 18:55:00一說飛馬級原本並非是以MS運作為目地而開發的新型艦,而是聯邦在戰前新開發的宇宙用艦艇,在建造期間併入V作戰,更改設計成為以運作MS為主的母艦,也因為這樣造成引擎問題也導致飛馬完工比白色基地晚
設定上來說的確飛馬級原先是宇宙戰機母艦,之後因為戰略變更才硬改為MS母艦不過我記得GGF的說法是首艦飛馬在試航期間遭到襲擊重損,後來又為了符合V作戰大改,延後實際服役時程
資源:全地球的人才與物資。科技:能蓋大型太空殖民地。背景:準戰爭狀態。 以上,一年蓋完新型艦真的沒很誇張
作者:
Sazabie (後光院.蘭克)
2020-12-09 18:28:00飛馬級也是邊做邊改,1~3號艦一型,4,5號大改變準白色基地級,6,7號更是到戰後才造,又修改了不少東西,從某方面來說,飛馬及衍生的兩級根本是聯邦嘗試運作MS的實驗/過渡艦種
作者: Cedef (破) 2020-12-09 21:33:00
米國現在造船慢因為沒有需求還有壓力 有假想敵或壓力才會快覺得設定合理
作者:
as981134 (xa981134)
2020-12-12 01:44:00我覺得要看資料可以參考一下二戰期間美國艾塞克斯級同級的船最快大概像CV-14/19/20 從放龍骨到下水只花一年多一點有戰爭壓力跟沒有戰爭時期造艦速度本來就不一樣而且每間造船廠的製造速度也有所不同
作者: Bombardier 2020-12-12 12:48:00
現場組裝工人改成用MS上場,沒搞成半年交貨已經很保守了吧
作者: gemboy (沉默的雙子小孩) 2020-12-13 10:03:00
護衛航母跟正規航母不一樣吧 印象護衛航母是商船改建吧。。。
作者:
yumimax (一起去衝浪吧!)
2020-12-13 17:30:00生產線太多太亂浪費錢又無法大量產當然會輸啊
作者:
lb57 (打你個死光頭)
2020-12-14 19:48:00ms這種高科技 一年戰爭期間都能完成吉姆海了不要懷疑聯邦的實力阿
作者:
sugigu (zzz)
2019-01-14 12:34:00還有最重要一點是他們可以在宇宙建造 本來蓋船一定是船身先好再引擎再艦橋 武器那些 宇宙可以360度全部一起動工再組合 連起重機都不太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