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版友討論台灣電影現在的困境
也提出一些看法個人看法
資金不足 多數都為一片公司
沒有充裕資金及良好的劇本可以接續拍攝
過程中公司沒有存在的必要
技術人員的積累不斷的一直在重新來過
人員的不足 不論是在拍攝 製作上
當少年pi拍攝的同時 全台幾乎沒有辦法在拍攝其他的大製作
幾乎所有人員都要被動員去支援一部電影的製作
市場規模的不足
電影並不像是音樂.電視這種產業
大約是五千萬的人口可以成為一個自給自足的生態圈
但電影無法像這樣的評估 不確定性過高
高度的收入不確定性導致投資人不願投資
票房的收入不足
依照台灣現在的票房 主要以票房與戲院對半拆分
如果是到大陸僅有20%
沒收入是要預期導演有充裕的資金拍攝或是有人願意投資?
當然問題還有很多點就印象打出一些
要高票房有利用特效的方法
高度使用特效的電影票房約可以高40%左右
但這等同於高成本 導演有辦法負荷?
更何況台灣根本養不起精良的特效團隊
少年pi在奧斯卡得獎時
隔壁街在抗議為了這部電影而破產的特效公司
近幾年來利潤最高的為海角與那些年
預測上大家會覺得這兩部會非常賣座的電影?
kano的成本應該約為三億左右
照這樣算票房要有六億才能打平 僅打平不賺錢
沒錢 導演有好的劇本又能怎樣?
台灣電影產業就沒錢
補助五百萬也就杯水車薪 更不用算上浮濫的申請
連電影的局長都想要廢 但一堆考量又無法
政策上的確是有改進的空間 即便改了
但人才呢?
資金呢?
有一堆問題讓台灣的電影產業無法蓬勃發展
靠政府介入是有可能 例如韓國一般
數年來砸了重本 韓是有其能見度出現
但離自行商轉還有很大的空間
政府能忍受這樣 又或者台灣人可以忍受這樣?
對於台灣的電影產業我自己是抱持悲觀
要利益導向能賺的也不多
唯有像是好萊屋出口佔50%才夠足以支撐整個產業
但我們電影的題材能搶佔多少國外市場?
沒錢 題材 短期內感覺不出能有解決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