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刺客聶隱娘》和《醉。生夢死》的大獲全勝,
有太多文章在提,在此就不多說,
展望明年,有趙德胤的《再見瓦城》(非常想看導演如何改造柯震東)
還有幾位尚未公布的中生代導演新作撐場,
加上郭承衢首部作,全片只有桂綸鎂、陸弈靜兩人對戲的《德布西森林》,
(光聽就覺得完全是把兩人送上影后候選人的片子)
儘管今年大師傑作接連出手,
看似明年精銳出盡後又將委靡不振,
但展望片單卻還是值得令人期待。
其實覺得這幾年的金馬獎,
以至於作為先導的金馬國際影展,
都一直在做改變,這是很好的事情,
也代表台灣是個很寶貴地,能兼容並蓄所有影片的地方。
以往我們看這些入圍作品,
其實幾乎沒有管道看到這些片,
所以某些片的得獎,我們會覺得莫名其妙。
後來我們都可以從影展的競賽單元放映中看到,
這幾年甚至會把主要影片放在大廳播放,
甚至不只播放一場,讓更多觀眾理解這些作品的特出之處,
而也多虧金馬獎一路以來秉持這樣的路線,
讓台灣觀眾越來越不只是關起門來一昧只挺自家台灣片,
甚至對各國優秀華語片的勝出,都能心服口服。
舉例來說,今年的《烈日灼心》
和《德蘭》都放了三場,而且場場客滿
而以往入圍影片的放映,大都只是為了給評審看,
所以在小場地播放一場,剩下的位置再賣票給觀眾。
甚至連《塔洛》的放映都一票難求,把樂聲影城的800人大廳擠滿。
講《老砲兒》的勝出,在媒體圈和影評圈從來都不是爆冷,
馮小剛的演出一直都是大熱門,只差在他沒出現在現場而已。
大家引頸期盼的李鴻其,也和《德蘭》的董子健一起被拿來討論。
因為工作的關係,幾乎所有入圍影片都有看到,
記錄片部分很明顯地,唯一台灣代表不管在力道和呈現面向,
說老實話,都比香港、大陸的代表弱上不少。
(今年北影最佳紀錄片《如歌的行板》沒入圍真的太弔詭)
《大同》以不用多說,導演的前作《棉花》也是金馬得主,
這部片甚至可以給台灣那些推動都更的官員好好看一下,
電影紀錄大同市場要拆掉10萬住宅,遷移50萬人口,
讓居民紛紛群起抗爭請願,格局之大,讓人看了心想,
台灣拍得出來這樣的電影嗎?
廣告一下,11/24會有《棉花》的放映會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52115618474059/167967260222228/
《我的詩篇》把中國多達數萬人,
邊在社會底層工作邊寫詩的「工人詩人」生活呈獻地絲絲入扣,
更別說還有一位拍到一半就跳樓自殺的富士康工人許立志,得年僅24歲。
拍攝精緻、寄情於景,每一場拍攝都是一首詩。
《明天會更好》的衝突很厲害,很難想到會有一種拍攝經驗,
是兩邊對立的人馬都把導演當自己人
(長年耕耘偏鄉的無照教師/從城市帶來新觀念的志工學生),
掏心掏肺對著鏡頭就是霹哩啪啦說不停,某方面來說完全是奇觀來著。
再講到演員部分,
對馮小剛的演出,看過的人應該會完全心服口服
(當然應該也有人喜歡其他演員的表演),
我自己壓寶李鴻其或董子健,雖然很可惜沒得,
但這樣的選擇作為觀眾也完全能夠接受。
小八卦是:頒獎典禮後現場評審們都跑去找董子健,
希望他一直演下去,因為他演得很好,以後一定有機會。
(看過金馬的人應該都有深刻印象,因為他演的戲有三部片入圍,
而三部片的表演完全是不一樣的三個人)
至於先前媒體報導,他是被放到最後跟馮小剛一起討論的事情,
就不多說了。
(老實說我不知道這樣有沒有讓他更難過XD)
看了很多報導,大家應該都知道影帝和影后的態勢真的撲朔迷離,
尤其是影后的部分,
每人在戲裡都各有得獎場(展現精湛演技的場次)出現,
你抓不住到底評審要從哪個方向來看。
但因為金馬獎不是大眾電影獎項,不是人氣票房獎,
也因此地位之崇高,才難以被撼動。
儘管私人不是投給林嘉欣而是張艾嘉,
但今年能讓影后創下大滿貫記錄(女主、女配、新人)是讓人很開心的事情。
總之覺得,今年金馬獎的開獎結果應該已經是大家能夠接受的名單了
(儘管自己有擁護的片子沒得獎,但是覺得這個名單也完全讓人服氣)
而這兩年金馬的典禮幾乎都控制在準時(11:30前後)結束,
相較其他兩金頒獎典禮,已經是很令人值得鼓勵的地方了XD,
可以理解星光大道會這麼趕的原因,
而且,就算典禮上雪鳳姐講了八分鐘,
後面的時間都還能補回來,這完全可以給主持人和節目單位掌聲鼓勵XD。
這次許多人說的「不過不失」、「沒有驚喜」
對我來說都太過嚴苛,
不論是入圍動畫也好,對得獎者的尊重也好,
金馬還是三金當中的排名第一。
不論是介紹視覺效果時出現特效製作過程
劇本獎出現劇本台詞內容,都太美妙了
不過真希望這些得獎片都能讓更多觀眾看到。
但現實是中港電影在台灣仍還不算是主流,
尤其中國電影還要抽籤才能上映,
上映了也不見得有那麼多觀眾買單
到最後對電影公司來說,終究只會是賠錢生意。
至於要怎樣改善如此觀影環境,
培養觀眾更多元品味,
而不是只當一日影迷希望獎留台灣,
目前好像還沒能想到一個確切的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