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deathsong (源明園比甲子園恐怖)》之銘言:
: 金馬獎官網:
: 影片語言及工作人員比例:所有報名影片須符合以下其中一項之條件
: 1.片中二分之一以上對白須為華語(華人地區所使用之主要語言或方言,但不包括配音)
: ,
: 影片若無對白則須符合第二項條件。
: 2.影片工作人員中,導演皆須為華人。其他主創工作人員半數以上須為華人。「主創工作
: 人員」之範圍以下列十四個獎項計算,每個項目僅計算一位,包括:男主角、女主角、男配
: 角、女配角、原著劇本(或改編劇本)、攝影、視覺效果、美術設計、造型設計、動作設
: 計、剪輯、原創電影音樂、原創電影歌曲以及音效。
: 中港台的華人資格比較單純 看國籍就能判斷資格
: 但後來有多了星馬緬泰等東南亞國家華人一起加入競賽感覺就有點複雜了
: 他們很多都是當地國籍吧 要怎麼判斷他們有沒有符合華人資格?
: 看父母?看母語?看姓氏?
: 剛剛在八卦版有人提出一個有趣的觀點
: 中國東三省的朝鮮族或是廣西一帶的京族算是符合華人條件有參與金馬獎的資格
: 那在韓國本土朝鮮族和越南本土的京族
: 到底算不算像東南亞一樣不同國籍但符合資格的"華人"?
: 有沒有人知道更詳細的競賽規定呢?
有些網友對於「海外華人」的定義不太清楚,所以互相誤解對方的認知。
以下資訊供大家參考。
壹、其實行政上,憑證件就能判斷是否符合「華人」資格了。
一、華僑:狹義華僑,持有華語區國籍證明(戶籍、身分證、護照等)。
二、華裔:廣義華僑,持有華裔身分證明(從當地的居留證明可知其外僑身分) 。
參閱僑委會的僑民證照
http://www.ocac.gov.tw/OCAC/Pages/List.aspx?nodeid=65
另外,華裔包括「混血兒」喔!可從家長的身分判斷。
給海外華裔參加的營隊有很多是混血兒。
三、僑生:華僑或華裔,持有僑居地當地的居留證明(可知在當地屬於外僑身分)。
參閱海外僑生招生委員會的僑生資格
https://www.overseas.ncnu.edu.tw/content.aspx?id=student
港、澳絕對能用僑生身分來臺就學;其他地區的僑生一樣憑居留證明判斷。
至於持有當地國籍的「華裔」通常已經是第三代以後了,
他們會以「國際學生」(外籍生)的身分來臺就學。
「境外生」包括陸生、僑生、外籍生、交換生(非學位生)、訪問生(非學位生),
各大專院校皆有國際事務處協助其事務。
另外,其實我們有「蒙生、藏生」,但他們適用的法規可能有點差異。
對岸大陸那邊也有他們的僑務相關法規。
因此,我認為那些血緣上確實是華人但並無華僑或華裔身分者,在行政上當然視為外國人
。
(星馬、東南亞、其他地區皆然)
然而,每部電影幕前幕後的演職人員眾多,跨國合作若多用有華人身分者,
很容易就達到第二項資格,所以都有辦法判斷的。
關鍵其實在於執行審核的行政人員到底是否嚴格按照其身分證明來過濾罷了。
貳、少數民族或族群:
一、臺灣原住民雖不是漢人(漢族),但在國族上仍是廣義的華人。
當然,咱們福爾摩沙的民族主義就是以寶島為本位了,那麼則是「臺人」。
二、居住於中國大陸境內的朝鮮族和「京族」及其後代由於歷史悠久,早已入中共國籍。
他們目前即使回流朝鮮半島(南、北韓)和越南,仍要經由當地法定程序才可變成當地人
。
因此,在尚未取得當地國籍時期,他們仍算華人喔。
至於原本就在朝鮮半島的朝鮮族以及原本就在越南的「越族」已有當地國籍,則不算華人
。
三、無國籍華人
無國籍華人常見於緬泰邊境、南韓、日本或與中華民國斷交改與中共建交的地區,
華僑的後代雖是華裔但可能沒有或僅有當地的外僑居留證明。
緬泰邊境的華人獲准可以居住於特定區域,但因無完整而合法的身分,
他們無法享有正常外僑的權利。
另以畢書盡為例,他是混血兒,早期因韓國是認定父系血統而僅有外僑身分,並無韓國國
籍。
他來臺申請身分證後才有中華民國國籍。
在日臺灣人曾在「中美」斷交、建交後被迫更改國籍,
支持中華民國或臺灣的那些僑民只好選擇變成無國籍人,他們的後代也是無國籍人。
無國籍人若想取得國籍,目前只能申請歸化入籍當地或靠中華民國政府或臺灣民眾爭取身
分。
因此,韓華或各地海外華人若有外僑居留證、華僑或華裔身分證明,即屬華人;
若以歸化入籍當地,我們就視為外國人。
其實不是只有華人有如此顛沛流離的身世,世界上凡是受過戰爭或外交情勢影響的地區,
其民族可能就會難以證明其出身。
總之,金馬獎國際化是好事,讓世界華人和外國人都看見臺灣,
更顯寶島的地位與金馬獎的藝術價值啊。
(金曲獎亦然,但金鐘獎因需保護境內廣電產業,故排除大陸則屬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