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
自從去年設立年度專輯獎
由桑布依拿下該獎項,卻在最佳原住民語專輯輸給了阿仍仍
開始引起大家許多疑惑
[最佳原住民語專輯輸給了阿仍仍,但卻拿了年度專輯獎?]
[為何不由各語言的最佳專輯角逐年度專輯,而要將所有入圍專輯獎項全部再選一次?]
諸如此類的質疑聲浪並未停歇
雖然小弟並未真的去研究過各語言專輯和年度專輯的評分標準
但有個個人想法想讓大家聽聽看是否合理:
各語言的最佳專輯獎既用語言區分
專輯內歌曲的詞句及文字,應該會是評分的項目
又各語言歌曲檢視歌詞時,必須要懂得該語言
所以台語、客語、原住民的文字
評審也須懂得該語言(應該會是個人母語或能充分了解其內涵)
(也可以將原住民語言翻成中文,作為評審閱讀的方式之一,但我想這樣的評選結果會有
爭議)
年度專輯呢?
如同前面小弟所說,本人並未研究年度專輯評分項目為何
但猜測之所以打破語言隔閡,最簡單的評選方式就是
[這個音樂有沒有打動你]
或許我是國語專輯的評審,覺得國語專輯"A"是我投票的項目(先假設評審一人一票啦)
但覺得某張客語專輯"B"很好聽(雖然完全聽不懂他在唱什麼)
但礙於本人不懂客家話,所以無法參與客語專輯的評選
這時候我的投票意向是:
客語專輯B>國語專輯A
但各語言專輯必須閱讀詞句,所以在國語專輯擁有投票權,不一定在客語專輯有投票權
這時候我只能投給國語專輯A
如果說年度專輯獎(假設啦),為了打破語言隔閡,以能否打動人心的音樂為投票依據
那原先我在國語專輯B的票,到了年度專輯就會轉給客語專輯A
去年阿仍仍與桑布伊的爭議套用於此假設就是:
兩人的作品在最佳原住民語專輯獎項,樂曲詞句的內容也納入評分
由了解該族語言的評審去投票,由阿仍仍拿下獎項
但到了年度專輯不論語言,所有評審都可以投票(不懂原住民語言只論音樂本身)
較多的評審覺得桑布伊的專輯較好聽,所以給了桑布伊
以上只是個人淺見
單純提出來讓大家參考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