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馬56】實至名歸的台片大勝 無法掩蓋的隱憂 文|翁煌德
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20191124web001/
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20191124web002/
第56屆金馬獎在昨(23日)夜揭曉得獎名單,《陽光普照》與《返校》分別奪下5項大獎
,其中前者包辦了最佳劇情片、導演,含金量更高,再加上觀眾票選最佳影片獎共6座獎
,堪稱最大贏家。台灣電影總共包辦了18個競賽類獎項,是金馬獎創立以來台灣電影的最
佳成績。而賽前呼聲特別高的東南亞作品,最終成果並不突出,新加坡電影《幻土》與《
熱帶雨》加上大馬電影《夕霧花園》僅獲得4項作收。中國電影人唯《灼人秘密》的李丹
楓榮獲最佳音效獎。
台灣電影確實大獲全勝,但法國哲人沙特曾妙語道:「如果我把勝利的細節告訴你,聽起
來會和戰敗沒什麼兩樣。」對於國片而言,今年能有如此「陽光普照」的成績,當然一方
面也是因為中國大陸、香港電影多半「躲進了甕裡」,原本應有資格報名的作品包括王小
帥《地久天長》、曾國祥《少年的你》、婁燁《蘭心大劇院》、刁亦男《南方車站的聚會
》都放棄角逐,據悉連強勢問鼎明年奧斯卡獎的美國華語電影《別告訴她》(The
Farewell)也為了對岸市場臨時抽腿。
然而,也必須公正地說,今年國片作品本身體質也的確不俗,獲得大獎的作品完全沒有讓
東道主失了面子,《陽光普照》無論跟什麼電影擺在一起,應該都有絕對競爭力。金馬獎
主席李安過去曾說:「電影最大的魅力,在於它能顯現我們未知的部分。」今屆的幾部出
色作品,都實在地顯現了未知的面向,無論是針對家庭生活抑或歷史記憶皆然,值得細細
推敲。
鍾孟宏導演的《陽光普照》承襲了楊德昌的《一一》(2000),對台灣家庭有著不懷好意
的深刻觀察,精彩的戲劇性衝突與傑出的演員陣容,使本片深得觀眾緣,也是本屆觀眾票
選最佳影片得主。至於徐漢強導演的《返校》則是商業類型片的代表,電影移植了原作遊
戲的鬼魅元素,引領觀眾進入遊戲樂園的鬼屋,一窺白色恐怖時期的極權世界。
兩部作品對於金馬獎而言,都是很「新」的,《陽光普照》是過去國人從未見過的黑色溫
情電影,許多影迷與評論者都對電影傳達的意念莫衷一是,說它溫馨正向不是,說它暴力
而悲觀也不盡然,實在難以定義。也從沒有一部作品如《返校》般能將白色恐怖、轉型正
義議題帶入商業電影的框架當中,並且成功獲得賣座成績(截自目前為止創下2.58億新台
幣票房紀錄)。顯然,這兩部作品都對當下的影壇有著深刻的意義,前者是成熟的大師揮
灑,後者是新銳導演的大膽試驗,獲得表揚實至名歸。
不只上述兩部,我們也能看見一股難以忽視的新銳力量在這次金馬獎出現。由洪子烜執導
、台灣難得的武打動作片《狂徒》拿下了最佳攝影、動作設計兩項大獎,動作指導洪昰顥
更成為該獎創立27年來首位獲獎的台灣人。作品本身雖然明顯有著香港武打片的影子,但
仍藉由台灣的地景風貌與特色場景玩出了新花招,場面調度堪稱靈活,而這往往是過去台
灣動作片的硬傷。
總結來說,如果只論劇情長片,這次有廖克發、陳雪甄、洪子烜、徐嘉凱、徐漢強、黃綺
琳、賴孟傑、謝沛如、莊絢維、林浩溥、陳奕仁等11位導演以自己的首部作品獲得提名。
如果不如此嚴格劃分,以第二部作品提名也列入,那陳哲藝、楊修華、高炳權、陳敏郎、
莊景燊、半野喜弘也都算是新銳導演。今年確實是新人輩出的一年。
榮獲最佳新導演獎的徐漢強所執導的《返校》,可能又背負著更複雜的意義,它與另一部
獲得最佳動畫短片獎的《金魚》相同,都在描繪受到極權壓迫的人民困境。雖然台灣已經
在民主化社會的坦途上,但對岸的香港、新疆群眾卻依然遭到高壓統治與管控。兩部影片
的獲獎者,《金魚》導演王登鈺與獲最佳原創電影歌曲獎的《返校》作曲家盧律銘都在舞
台上聲援香港,其中盧律銘的發言引發最大撼動,他在台上大呼要將自己獲獎的歌曲〈光
明之日〉獻給「在香港堅持理想的人」、「在未來才會有人知道,這一切多麼得來不易」
,十分鼓動人心。
當去年傅榆以《我們的青春,在台灣》發表政治宣言時遭到不少影壇人士批評,其一論點
是說她打壞了兩岸電影圈長年維繫的平衡。但如果今年的與會影人集體對香港目前的局勢
不置一詞,那可就是集體冷血了。說中國抵制金馬獎是傅榆所害的言論等同不攻自破,面
對當下這個時局,對岸本來就不可能不抵制。
身為國片愛好者,絕不能昧著良心說台灣電影完全靠自己也不勉強。翻開今年入圍名單,
可見最佳動畫長片獎從缺、改編劇本與最佳動作設計獎同樣不足額,本質上是演唱會紀錄
片的《五月天人生無限公司》只靠數分鐘的視覺效果與動作設計就被視為劇情片獲得入圍
。
甚至,《返校》對白色恐怖的挖掘不夠深入,對善惡的議論是粗糙的,將教官臉譜化的劇
本抉擇也不盡理想,不過該片卻奪得最佳改編劇本獎。確實,對政治、社會議題多一點關
注是必要的,但像《我的靈魂是愛做的》片中公民老師屢屢在課堂上用教條式的台詞帶到
婚姻平權等議題,也不禁令我感到遺憾,只能再再以「先前有,再求好」安慰自己。
所幸今年還有出色的星馬電影參賽,才不致於讓整體的入圍局勢顯得更尷尬。馬來西亞的
《夕霧花園》是不可多得的華語史詩大作,描述戰後秩序重整下的慌亂與持續延燒的情仇
。而短片《蒼天少年藍》則是描述馬來人青少年的同志情愫,是觸犯當地穆斯林底線的禁
忌之作;來自新加坡的《幻土》對星國的填海造陸政策與移工的剝削提出質問,手法卻是
穿梭於虛實之間的黑色電影。問鼎最佳劇情片的《熱帶雨》則描述一名在新加坡教中文的
大馬老師面臨的困境,包括婚姻的破碎以及與學生的禁忌之愛。
這還不包括旅居台灣的大馬導演廖克發執導的兩部台灣出資作品《還有一些樹》與《菠蘿
蜜》,前者意在揭露大馬種族衝突五一三事件的真相,是對歷史的抽絲剝繭以及對種族問
題的反思,後者主題則延續了導演過去的紀錄片《不即不離》(2016),以劇情片形式拍
攝馬來亞共產黨與後裔的故事,時空橫跨數十年,交叉剪接馬來西亞與台灣,一樣是針對
種族議題的來回辯證。
嚴格說來,上述六部作品無一能在本國放映不受刁難,其中涉及露骨性愛、師生戀、同志
、政治批判都存在爭議。筆者曾訪問過廖克發導演,他劈頭就說,馬來西亞現在還活在《
返校》中的世界,辦一場電影放映會/讀書會也存在風險。正是因為這些國家仍不自由,
創作者同時具有推翻高牆的慾望,豐富了今年的金馬獎深度與廣度。這些作品在美學與議
題上都有可觀之處,相當值得台灣電影人參考。
但星馬電影仍存在隱憂,即持續創作的華語導演實在太少。上一次能創下傲人成績的新加
坡電影正是《爸媽不在家》(2013),即《熱帶雨》導演陳哲藝的前作。今年幸好有《幻
土》相伴,但出色的新加坡電影會保證年年產出嗎?大馬華語片導演同樣也不多,無怪乎
《夕霧花園》會從台灣找來林書宇執導。今年金馬獎在最低潮的時期,卻遇上天時地利人
和,恰逢星馬電影的能量釋放,但來年就難說了。
至於香港電影部分,近幾年無論抵制與否,都仍然處在低潮,今年唯《紅棗薏米花生》一
部劇情短片獲獎,導演朱凱濙運用影像構圖創造了狹窄而擁擠的香港市井與住屋空間,沉
穩的執導功力將潛能展現無遺。同樣入圍劇情短片獎的《老人與狗》也是將人比做狗,對
香港住房問題、老人長照問題進行反思。
遺憾的是,另一位才女導演黃綺琳卻未能以《金都》獲得任何獎項,絕對是今年金馬獎最
大遺珠。她的作品描寫了一名香港女子的荒唐窘境,此人為了與未婚夫成婚,必須暗中去
找當初與之假結婚的中國籍男子辦理離婚。片中不僅對婚姻關係有獨到的犀利剖析,一些
諷喻中港關係的政治笑料亦處理得十分精彩,是今年不可多得的出色劇本。
與金馬獎撞期的金雞獎也在昨夜公布了得獎名單,兩部破億商業大作《流浪地球》與《紅
海行動》包辦最佳故事片與導演獎,可見搞大了明星排場,內涵卻仍然是主旋律至上,驚
喜不多。反觀,金馬獎雖然面臨抵制,整場典禮仍維持高水平,節奏甚至比往年更出色。
台灣影迷自然會為兼容並蓄的金馬精神感到自豪,但我們絕不能因此忽視隱憂的存在。
萬一往後幾年台灣電影體質漸漸衰弱,獨靠自己撐不過,那金馬獎的確可能摔下神壇,甚
至無法與專門表彰台灣電影的台北電影獎明顯區隔。許多人關心明年中共是否會解除禁令
,但眼看金雞獎已經取消兩年一屆,影人也一個個打開潘多拉的盒子在金馬獎舞台發表政
治宣言,其實不容樂觀。
許多人以為中國、香港電影人不參加金馬獎是最大的遺憾,但對於清楚華語電影產業者,
應當更清楚金馬的價值還在於創投與周邊活動的交流,促成了兩岸三地電影人互相認識。
更有甚者,電影人跨海媒合成功,從此成為合作搭擋。
今年的金馬獎的確好看,光是各獎項介紹短片的巧思就值得喝采,舞台設計也相當出色,
少了主持人被網友評為「耳朵反而清淨了」,就連得獎名單也沒有配獎的跡象,可以感覺
到評審團以電影美學為本位的用心。關於金馬獎的未來,本屆絕對是一個轉捩點,只是沒
人說得準之後這匹黑馬會另闢蹊徑走出新路,抑或走進一條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