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版上的大家又再討論三金頒獎場地,剛剛好我這兩周的工作就在國家戲劇院和衛武營
國家藝術文化中心,台中國家歌劇院也去過幾次,所以記憶猶新,就來和大家分享一下我
對這三個場地的心得吧!
1.國家戲劇院
觀眾席是大陸式(走道在觀眾席兩側),總座位數1498,四樓觀眾席的陡峭程度不輸小巨蛋
,右舞臺空間不足,左舞臺和上舞臺有較多空間可放置舞臺道具與景片。
化妝室集中在右舞臺側的一樓和二樓和地面層、地下室,(一樓和二樓的化妝室每間都是
以兩人為上限,地面層與地下室的化妝室則可以供團體使用)三樓以上則是兩廳院的辦公
室與實驗劇場。
前後台管裡森嚴,從前台穿越到後台,必須要有門禁卡,除非從劇院內舞臺直接上下穿越
後台,不然一定要爬樓梯、搭電梯,繞著劇院半圈才能到達想要的地方喔~
四樓有交誼廳,兩廳院主辦的節目記者會通常會在此地舉辦(或者是1樓中山南路側大廳)
,其他好像沒有甚麼多的空間可以使用。
結論:這是30年前為了表演藝術量身打造的場地,也因為建築形式的關係,裡面的每個空間
都沒有任何對外窗,同時也必須將國表藝所有的辦公單位都塞在建築物裡面,所以猜想當
初就是怕出入人員太複雜影響辦公才禁止晚會、典禮在此舉行。實務上動線的確也很複雜
,第一次進去的人絕對會迷路的!
2.台中國家歌劇院
觀眾席是美洲式(走道於觀眾席中間與兩側),總座位數2014,左右舞臺與上舞臺空間充足
。
化妝室位於右舞臺側後方的2樓、3樓、4樓,缺點是離舞臺稍遠(國家戲劇院是一下舞臺馬
上就是化妝室),前後台穿越雖然不像兩廳院複雜,但一樣需要門禁卡!
歌劇院有一些可以辦活動的場地,像是一樓的角落沙龍、五樓凸凸廳等,活動空間足夠。
3.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 歌劇院
觀眾席為美洲式,總座位數2236席,但是有一些是視線不良區。左右舞臺與上舞臺空間充
足。
化妝室位於左舞臺,一樓的化妝室也是以2-3人為主,地下室則可供團體使用,也是離舞臺
稍遠。因為場館大,所以從A點走到B點也是需要花一點時間。
歌劇院的前廳有一種體育館的既視感,平面是馬蹄形的,空間並不大,建築師當初應該是
把空間都留給了外面的榕樹廣場。其他活動的空間都散落在整個文化中心的各處。
最後:一個頒獎典禮活動的場地要考量的因素很多,不單單是舞臺漂亮觀眾席好坐而已,
從前後台穿越動線,藝人從碼頭到星光大道、星光大道訪問區接到後台,還有新聞中心
與舞臺會場的距離。這裡更沒有講到導播室、成音的工作空等等。金曲獎過去會辦在小巨
蛋不是沒有理由(除了卸貨的碼頭和門不夠大的缺點外)。金馬獎更不用說,國父紀念館場
地雖然爛,但是這些地點都可以很順利快速的串在一起成為一條龍,這可能才是主辦單位
選擇場地最大的考量吧!(才不是在戰南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