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tinyurl.com/mr3u63p3 嚴云農's FB
大家好,我是今年金曲34的初審評審,作詞人嚴云農。
首先先感謝今年報名金曲的24604件作品。
我們又一起為整個時代留下了些許痕跡。
也要恭喜所有入圍者,以及即將獲獎的贏家們。
你們的付出及成就,值得接受所有華語樂迷的喝采及肯定。
然而今晚的典禮,我選擇了缺席。
2016年,我第一次擔任金曲評審,並進入最後21名決審評審團。
後來在2020、及今年2023,我則是初審51名大評審團的其中一員。
(期間另婉拒過兩次金曲邀約)
汗顏的是,我是直至今年5月16日,
才知道原來現行金曲獎的制度,
是每年先由文化部內部「遴選」出該年的「評審團主席」。
再由主席自51名大評審團中「勾選」21位進入複審/決審評審團。
讓21人決定入圍及最後得獎名單。
(我事後向文化部長官求證,得到的答覆為:「主席制是這幾年才修改的規則」。
原因是:「希望藉由『專業的主席』來引導『專業的討論』」)
那麼就現行制度,我有些想法想跟大家討論。
1、 入圍名單公布後,我曾在新聞上看到某些出現「自肥」這個關鍵字的報導。
然後用自己的善意/惡意做了沙盤推演,臆測出以下幾種可能…
第一種可能:身為主席,在勾選21人名單時,
我會刻意挑選那些平常不對盤、拖欠尾款、音樂理路差異大、不認識、機歪、或聽名字就
覺得討厭的老師們。
由這個決審團討論出來的入圍/得獎名單,在我的正直之下,有很大機率能跳脫同溫層,
聽見光譜另一端的聲音。
第二種可能:身為主席的我決定擲骰子、射飛鏢,由老天爺隨機來選花生,這樣勾出的決
審團名單,他們所給出的獎,應該與誰的意志無關,而與紫微流年、星相的吉凶相對有關
。
第三種可能:當上主席的瞬間,我天人交戰了一下,但最後還是選了「我該選的人」,反
正我簽的人或做的案子評審時都得迴避,主席在複審/決審過程中也不主動參與討論,
我的朋友、同事或合作廠商們,應該會在我迴避時,自動秉持著無私的態度來投票,或堅
持不帶風向吧?
推論完我所能設想的狀況,
我猜,真實狀況有很大機率應就介於上述的幾個妄想之間?
也許是很不負責的推論,但我想不通的則有一點:
「為什麼一個拿公帑舉辦、被期望公平公正公開的獎項,要留給人那麼多『妄想的空間』
?」
這樣對擔任主席的老師公平嗎?為什麼要這樣考驗主席的人性?
為什麼要給主席背負「自肥」罵名的風險?
說不定誰入圍了八項,
是在上述第一二種可能、或第三種可能的「自律模式」下投出來的呢?!
2、 請問,遴選「主席」有沒有什麼標準?
IG粉絲數?文化部補助案送件數?網路聲量?存款數?還是顏質?
如果是最後一項那我這輩子應該是絕對沒機會了。
3、 是否存在連續擔任評審的狀況?
相似審美觀反覆度量的結果,會不會造成審美疲勞、審美固著或壟斷?
(我特意查了最近五屆的大評審團名單….嗯,很有趣)
4、 據我理解,擔任初審的委員,並不被邀請參與該屆典禮後的檢討會,沒有發聲管道,
還必須保密身分直到典禮進行當下。(奇怪,初審委員在進入複審階段後到底還能影響什
麼?)
我自己的經驗是:從不會有人告知你是否進入21人名單。(5月16日入圍名單出來當天我
正在北海道洞爺湖畔看著精美的湖上煙火表演,覺得寂寞,肚子還很餓。)
評完初審,沒被勾選到的你,就淪為了邊緣人。
跟參與比稿時很像,發詞的人很少會告知作品是否被用,總要等到聽見歌搭了別的詞上了
架,或入圍名單公布時,才會知道你並不在那個同樂的小房間裡。
《建議》
還是得嚴正澄清,寫了這麼多字,並不是特別針對某位老師、單位或誰誰誰。
而是希望金曲獎少一些被質疑的空間。
(我相信大多數老師都是帶著熱情、客觀與專業前去,文化部的長官與同事們也很敬業。
我前面的用字可能不太正經,請多包涵)
關於建議,大概分為以下幾項:
建議一:希望金曲獎取消事先遴選評審團主席的制度。
51進21的過程,是否能以專業項目區分(作詞、作曲、編曲、製作等領域),
再由電腦隨機圈選,過程公開(全程錄影?)
並由最終21位決審自行推選該年度評審團主席?
建議二:若有擔任評審頻率過高的情況,能否訂定迴避機制?
能否再擴大評審團遴選名單?讓更多不同聲音加入?
建議三:報名金曲獎是否應酌收報名費,以價制量?用以提高評審費用或成立公用基金?
說明:
a、 所有評審得在45天內聽完24604首作品,
酬勞台幣8萬多一點,得扣二代健保,此費用是否合理可以討論。
b、 我承認我個人的評審品質其實並不佳,我有把每首歌都聽過,
但大多時候我只能給一首歌30秒到一分鐘的時間。然後我真的會因為你是權貴而多聽一點
。
c、 因製作音樂門檻降低及網路歌曲暴增,
很快我們就會迎來一年3萬首以上的報名總數,
若12月報名截止、6月底7月初舉辦的慣例不變,
那麼我認為金曲的評審品質只會一路越來越低落,或看名字給獎。
d、 報名金曲獎是權利,但不應是理所當然,使用者付費的觀念是否該建立?
建議四:談了很多年,能否不要再用「語言」或「性別」來劃分金曲獎項?
說明a:把熱狗青峰放在一起評「最佳演唱」到底在為難評審什麼?
說明b:評審時聽到日文英文歌在競逐「最佳華語專輯」到底有多錯亂?
說明c:現在很多男生唱的是女聲,女生唱的是男聲,分性別不如分類型,嘻哈對嘻哈,
文青對文青,舞曲對舞曲,芭樂對芭樂,兒歌對兒歌,R&B對R&B,這樣是不是比較專業
些?
說明d:我知道這題無解,因為政治問題或選舉考量?台語、客語、原住民語,牽涉到敏
感的族群議題?
《結論》
『是制度的問題,而不是誰當主席的問題!』
沒有意外的話,這應是我最後一次擔任金曲評審。除非獎項的機制做出改變,並說服我。
我知道我寫這篇可能會得罪不少長官、老師、朋友、他們的粉絲或路人。
但沒辦法,我不想做一個看見問題卻保持沈默的人。
典禮馬上就要進行了,
我依舊期待看見那些值得尊敬的音樂人上台領獎。
只是我不習慣人多的地方。
抱歉,個性使然,察覺自己格格不入,或跟不上時代時,我會自己離開。
我想說的只是,
華語流行音樂除了文青與嘻哈(品質很好,沒話說)之外,
應該還有很多精彩,更多可能。
但當多數人慢慢變成相似的複製、致敬或近親繁殖。
個人覺得,只有那幾樣精美設施的兒童樂園,有點無聊。
祝大家玩的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