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時代-約翰藍儂逝世30年,那又如何?

作者: NEWO (小狐狸)   2010-12-09 01:16:55
我們的時代-約翰藍儂逝世30年,那又如何?
2010-12-08 張鐵志
三十年前的今天,一九八○年十二月八日,約翰藍儂在紐約家中門口被槍殺。六○年代的愛與和平到這一天才真正終結。
 藍儂之所以是一個超級偶像,並不只是因他是流行音樂史上最偉大樂隊披頭四成員,也不只是因他的悲劇性死亡,而是因為他體現了搖滾樂中堅韌的理想主義,並始終在追尋「愛與和平」這個已經幾乎庸俗至空洞的六○年代口號。
 披頭四時期的藍儂還沒有很強烈的社會意識。一九六八年,他寫下一首歌叫做《革命》,質疑當時街頭抗爭的暴力以及那些左翼青年的反抗哲學,甚至遭到當年英國左翼雜誌的批評,而他也認真回信給該雜誌,要改變的不只是制度,而是人的心靈。正如他們在前一年最能代表嬉皮哲學的名曲,《你所需要的就是愛》(All You Need is Love)。
 但也正是這一年之後,藍儂因為結識了小野洋子,開始日益積極地參與政治行動,尤其是反戰。
 一九六九年,藍儂和小野洋子去阿姆斯特丹蜜月時,在飯店裡舉行了一周「床上靜坐」(Bed-in)行動,「以抗議世界上所有的苦難與暴力」;他們每天接受十小時採訪,暢談和平理念。
 而在那一年聖誕節前夕,他們在紐約時代廣場、東京、倫敦、巴黎等城市街頭,掛起黑白廣告看版,上面寫著:
 War Is Over/If You Want it
 Happy Xmas from Lennon and Yoko
 (戰爭已經結束/如果你想要的話/藍儂和洋子祝賀聖誕快樂)
 這一年,藍儂也寫下他經典的反戰歌曲: Give Peace A Chance。
 一九七一下半年,藍儂發表專輯《想像》(Imagine)。在這首後來成為他最著名的歌曲中,藍儂描繪出沒有國界、沒有私有財產、沒有貪婪、沒有暴力的烏托邦。接著他離開倫敦,來到紐約,準備展開新一輪的音樂政治行動。
 藍儂和一群新左派合作,計畫到各地巡迴演唱/演說組織各地的青年理想主義者,並準備當共和黨在加州聖地牙哥舉行總統提名大會時,在場外辦演唱會抗議,以阻止共和黨的尼克森連任。然而,尼克森政府沒有給他們這個機會。
 一九七二年初,一名參議員寫了一封秘密信給尼克森政府,指控藍儂和左派分子「正提出一個計畫要逼尼克森下台。他們計畫在各個舉辦初選的州舉辦演唱會,以進入校園、推動大麻合法化、鼓勵青年去抗議共和黨提名大會。……如果可以終止藍儂的美國簽證,會是一個好的反制策略。」尼克森政府準備驅逐藍儂出境。
 約翰藍儂因為他的影響力成為成為美國政府的敵人,雖然四年後美國政府最終輸了這場移民訴訟。
 在整個保守的七○年代,當披頭四早已消失,當迪倫早已放棄作為時代的抗議之聲而回歸自我探索的世界,當滾石只在意成為超級搖滾樂隊而不再發出時代的噪音,只有藍儂手持著六○年代的理想主義火炬繼續前行,要更多人和他一起「想像」一個更美好的世界,要大家一起唱出「人民擁有權力」(Power to the People),直到他的生命終點。
 就在他死亡前的幾個小時,他在接受媒體的訪問中說:
 「也許在六○年代時,我們都像小孩般的天真,然後各自走回自己的房間。我們終究沒有得到一個花與和平的美好世界……但六○年代確實告訴了我們該具有的責任與可能性。它不是最終的答案,而是讓我們可以一瞥事物的可能性。」
 的確,一九七一年藍儂到美國參加的第一場演唱會,是一場聚集了新左派和文化嬉皮的演唱會。彼時六○年代的華麗與激情剛剛落幕,但這些人仍試圖抵抗時代的退潮。藍儂在舞台上說:「(六○年代)花之力量(flower power)沒有成功,那又如何?我們重來一遍就是了!」
 所以,藍儂死了,這個頌揚工人階級、反對戰爭機器、並相信把權力還給人民的理想主義者離世界而去了。但那又如何?我們重來一遍就是了。(作者為專欄作家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