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5月21日 04:10 中國時報
這幾年來,馬英九都得應付一個看似枯燥乏味,卻又不得不回答的老問題,那就是民調為
何低迷?答案卻總是千篇一律,先前說「有戴鋼盔挨罵準備」、今年改成「注意卻不會太
在意」。顯然,馬從未真正審視施政病灶,也無法對症下藥,才會導致如今困境。
6年前高票當選,馬英九宣示要當全民總統、爭取多數認同,要節縮權力、要當二線總統
,後來卻又打破承諾,兼任國民黨主席以落實黨政同步,這都是馬總統的「變與不變」。
從宣示要當全民總統,考監與內閣用人讓深藍反彈,綠營也不買帳,兩面討好卻是兩面落
空,而633政策跳票、馬上好成為一場空,民眾對於馬政府期待幻滅;這種失落感,在第
一任快速累積,耗損人民對政府的信任感。
第二任連任後,宣稱要追求歷史定位,結果又犯了政策搖擺的老毛病,從油電雙漲、證所
稅、年金改革瞬間釀起龐大民怨。民怨的由來,在於民眾質疑馬英九的歷史定位,為何是
建立在剝奪我的權益上?
再加上經濟低度成長,薪資倒退、物價飆漲,年輕人成為看不到未來的崩世代,馬政府推
動兩岸外交的和平紅利,也無法得到人民的認同,關鍵原因就是人民已對政府失去信賴,
既無信賴也無太多期待。
太陽花學運後,即使馬英九民調回升到三成,這應是基本盤回流,卻也是歷史的一大反諷
:當初爭取當全民總統,得不到藍綠認同;如今施政得不到認同、民怨四起,深藍基本盤
略給溫暖。 太陽花之後,馬英九施政風格略有調整,從考監人事提名即可看出,但可想
而知,這一兩年若有內革人事改組,也不脫此一格局。
環境變了,人民對他的信賴感也變了,所有一切都改變了,或許只有馬英九自認沒有變,
還要推動改革、繼續向歷史負責。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521000358-26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