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動電源強制檢測上路,多了安全但初期也會有些許誤會...
由Chevelle.fu於 三, 2014/05/21 - 1:14pm 發表
從 5 月 1 日開始,經濟部標準檢驗局開始強制實施行動電源的檢測,
除了安全性檢驗外,也強制驗證電池的轉換效率,這也是為了因應消費
者反映包括行動電源安全以及標示容量與使用電池使用不如標示的電池
容量,強制檢驗的上路,也等同終止台灣一直以來以採用安全性自主宣
示的紛亂行動電源市場,未來只有通過檢測的行動電源才能合法開賣。
關於台灣市場先前行動電源的安全性狀況,可參考筆者過去採訪第三方
認證機構 UL 的文章:請點此;而在強制檢驗上路後,對於消費者固然
是多了安全性與產品品質的可靠性,不過對於推出行動電源的廠商,可
就是一筆硬仗,而且也因為強制法規的上路,新的標示方式也恐怕在初
期造成消費者的困擾以及對廠商產品的誤解。
對於產品的安全性檢測,支付一定的驗證費用是必然的,不過這筆費用
對多數的行動電源廠商也變成額外的支出,畢竟動輒 20 萬、 30 萬的
產品驗證費用原本是不存在的,以一般的產品來說,驗證成本本來就會
轉嫁在產品售價上,不過對於原本不需要強制檢驗的行動電源廠商來說
,假設本來就是拚價格的,是否要調整價格就成了兩難。
以消費者心態來說,同一款產品忽然漲價,雖然有些人可以理解應該是
因應行動電源檢測的費用,但有更多本來就不在乎這些法規資訊的消費
者會覺得為何平白無故漲價,就會覺得電池廠商是否又想多賺一筆,對
於一些本來就是打低價策略的行動電源廠商恐怕只有選擇忍痛不調漲或
是乾脆放棄行動電源。
另外先前與幾家行動電源廠商閒聊時,他們也提到標準檢驗局的抽測項
目曾在實施前又重新修改,導致原本第一次檢測已經過關的產品需要重
新檢驗,而且新增的項目檢測後原本已經過關的產品又因為新的項目無
法過關,導致既有的一票產品需要搶在 5 月 1 日前趕快上架,而且還
要把不符合規定的組件停止叫貨,另尋合乎規範的組件。
雖說對於整個安全性的生態環境成熟情況下,上述的檢驗會遇到的狀況
應該早有準備,不過強制規範下一些新的標示方式恐怕會使行動電源廠
商與消費者更困惑,筆者知道的是,新的法規不再允許行動電源供應商
標示電池芯供應商,而且要強制標示檢測後的實際輸出,不能再只標示
電池芯的容量。
畢竟行動電源的結構是要將電池經過轉換成 5V 之後再輸出,另外一些
行動電源是透過多顆業界標準的 18650 電池進行串接得到較大的容量,
串接、轉換勢必會產生耗損,以至於電池容量與實際輸出會有落差,這
也是先前消費者反應為何看起來至少可幫手機充飽將近 3 次電的行動
電源卻只充了一次就無法充電的情況。
標示實際電池輸出感覺很棒啊?哪裡有問題了?恐怕問題可大了,因為
同一款產品前後標示的輸出從理論值變成實際值,價格不僅不變還可能
因為檢測而微漲,一般不明事理的消費者會怎想?”輸出變小還比較貴
,當我傻了嗎?””所以我以前買的電池算是賺到嚕?”這樣的聲音恐
怕短期不會間斷。
另一方面,電池芯的來源到底算不算重要?對消費者與廠商來說,哪家
生產的電池芯多半也保障了基本的品質,雖然說檢測過的電池芯理論上
沒有安全性與基本性能的疑慮,只是各家電池廠電池芯的耐久性也會有
所不同,有時電池芯的生產廠商不光只是宣傳好看,同時消費者也可從
一些累積的經驗略微了解到各家電池芯的耐用性,不過現在就很難判斷了。
還有對廠商來說,因為台灣的標示方式較為特殊,不管是台灣廠商外銷
,或是海外品牌在台販售,變成需要透過重新印刷包裝或是使用貼紙的
方式進行合乎法規的標示,無形中也會多了些成本增加與包裝上的麻煩。
不過往好處想,因為強制規範的上路,通過檢測的行動電源確保了基本
的安全性以及性能,雖然產品可能不再像先前電池芯容量標示的天花亂
墜,不過就像騎機車與開車的快樂時速錶跟透過 GPS 定位計算的真實
時速的比照,至少電池芯的輸出可以掌握,而且也可避免安全未過關的
行動電源發生意外,畢竟本來不少行動電源都號稱保了意外險,但沒有
人希望用到意外險吧?
http://goo.gl/LQxrV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