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ADHD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2014-05-22 00:11:35※ 引述《ChenYi84 (ChenYi)》之銘言:
: 我知道這個方式有用的機率微乎其微QQ
: 但為了避免接下來一個月都在研究嫌犯的生辰八字、家庭背景、興趣血型等等
: 以及對其他人的二度傷害,
: 請大家一起打給各家媒體,
: 要求他們儘量客觀『報導』事情原委就好
: 低調,更不要加油添醋,
: 台灣經不起再一次的連續殺人事件
: 我們得嚴加防範模仿效應的出現。
: 模仿效應在學理上的機轉大約有二類:
: 一是經由視覺,習得以往不曾學習過的動作。
: 二是模仿者從範例中看到榜樣受到獎勵,因而產生模仿的心理動力。
: copycat effect最常被描述的,
: 是在新聞/戲劇中看到被大篇幅報導/描述的自殺情節,而模仿自殺的行為。
: 除了自殺容易被模仿,
: 任何描述能讓人誤以為可以「素人出名」的犯罪行為,
: 恐怕都會被某些特定民眾,視媒體報導為獎勵而效仿,
: 都是新聞從業人員要注意避免的重點。
: (以上截自民報文章 http://goo.gl/4KKgn3)
: 醫療盟對於二度傷害的警告圖 http://goo.gl/iDL1S9
: 各家媒體電話:
: 台視0800-058-886;中視0800-012-258;華視0800-069-789;民視0800-055-066
: 年代新聞:0800-573-888;
: 東森新聞:02-23885918;中天新聞:02-27923151;民視新聞:0800-055-066;
: 三立新聞:02-87928888;TVBS:02-2656-1599;非凡新聞:02-27662888;
: 八大:02-26506666;台視:02-27758888;中視:02-27838308;華視:02-27756789;
: 公視:02-26332000
: 可以噓爆我太天真之類的QQ
: 但有的事情還是想試試看
: 謝謝大家了
或許這樣的動作感覺沒什麼用
不過就跟我們平常在監督的政府一樣
多一個人監督就多一個人的力量
媒體改造從你我開始
手動置底
希望我們都有更好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