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玩製造殺人魔? 醫師:勿標籤化
【台灣醒報╱記者陳正健╱台北報導】
北捷殺人兇嫌鄭捷的父母透露,鄭嫌生性內向、喜歡殺人
格鬥類電玩,引發社會一片檢討暴力電玩之聲,或是將宅
男、不善交際等人格特質,視為潛在的犯罪因子,也有媒
體挖掘鄭捷的精神病史。新竹馬偕精神科醫師呼籲,社會
大眾應避免標籤化,或過度簡化問題,應以理性冷靜的態
度看待此案。
台北捷運站車廂喋血事件震驚台灣社會。兇嫌鄭捷的父母
向警方透露,兒子平時就窩在家裡,沒朋友也沒女友,只
喜歡打電玩,尤其是殺人格鬥類。檢警隨後問鄭捷平常喜
歡玩什麼線上遊戲?他隨即接話:「《英雄聯盟》和《神
魔之塔》。」
殺人魔愛電玩
暴力電玩常被認為是造成暴戾之氣的主因。2011年奪去77
條人命的挪威殺人魔布列維克,也是喜愛打暴力電玩,喜
歡看描寫殺人魔的電視影集。
此外,多起美國校園槍擊案都與暴力電玩有關。包括康州
桑迪.胡克小學事件、科羅拉多拜恩高中槍擊案等犯案者
,都是暴力電玩的愛好者。為此,各界紛紛把矛頭指向這
些遊戲,要求國家禁止暴力電玩,並引起不少討論。
加拿大布魯克大學研究指出,沉溺暴力電玩的青少年,情
緒發展會有不良影響,長期自我封閉,感染暴戾之氣,缺
乏人際交流的結果,使得他們難以辦別是非對錯,對虛擬
與現實產生混淆,同理心與道德感的發展皆遜於一般青少
年。
然而,2011年,美國大法官史卡力亞卻裁決禁售兒童暴力
電玩法令違憲,因為州政府有權保護兒童不受傷害,但沒
有限制兒童接觸各種理念的權利。美國最高法院判決書中
也指出,電玩遊戲與書籍、戲劇、電影一樣,都是傳遞觀
念的媒介,受「憲法第一修正案」保護。
醫師:勿標籤化、簡化問題
新竹馬偕精神科醫師、台灣人權促進會執委吳易澄指出,
社會出現一種氛圍,急著把鄭捷的行為病理化,試圖找出
他犯罪背後的原因,但無論是暴力電玩或是精神疾病,都
太過簡化。造成兇嫌犯罪的原因很多,包括教育系統和公
共政策等,若無限上綱的妖魔化、病態化地討論該案,反
而會壓縮其他議題的討論空間。
吳易澄表示,就醫師的專業而言,判斷一個人是否有精神
疾病,少則數個禮拜,多則數年,並非三言兩語就能斷言
。社會上有許多電玩愛好者、有精神病史者、或是不善交
際的宅男,不能因為他們的特質就斷言他們與兇嫌一樣,
甚至斷言他們是潛在罪犯。
他呼籲,社會大眾停止標籤化,媒體對暴力電玩、精神疾
病的妖魔化,也無助解決問題,特別是不斷播送兇案畫面
,對當事人和目擊者是二度傷害,社會大眾勿再成為加害
者。
3.新聞連結:http://udn.com/NEWS/BREAKINGNEWS/BREAKINGNEWS9/869364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