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長甚入
以下文章只有一個重點:管先生的想法與鄭爸爸根本是一丘之貉。
鄭捷父母的反應其實一點也不奇怪,而台灣社會的反應也有脈絡可循。
台灣傳統社會對於家庭的概念與西方現代社會非常不一樣。
在過去,家庭主要是以「宗族」的型態出現。
一個家族的宗長有非常大的管教權力,
微者罰金、輕者棍打、重者革名(把該人從家族中的族譜除名,從此不承認有這個人存在)
、極者處死。
為什麼宗長有這麼大的權力?
因為家族是一個共同體,從代代祖宗傳下來的共同體。
不屬於個人、甚至不屬於現在全體的家族人員,而是屬於歷代祖先共同創造的榮耀。
所以,人們最高準則是不玷辱祖宗,
也就是不能讓祖宗蒙羞,
白話點說:不能讓家族丟臉。
族長有責任維持家庭的榮譽(臉面),所以可以用極刑處法家族成員。
今天這種意識在台灣仍然存留,
為什麼高中生選擇大學校系父母常常有意見?
為什麼許多父母都會幫已經成年的大學生付學費?
因為個人不只是個人,而是家族的一體。
個人的選擇也是影響家族全體的選擇,
所以志向需要參考長輩意見,
而雖然許多大學生已經成年,但因為還是家族中的一份子,
所以會繼續支持升學來光宗耀祖。
回到鄭捷案。
他的作為用傳統的話來說,已經讓家族蒙羞。
在過去,家中會把他除名,不承認他是這個家族的成員。減低家族的損失。
從他爸爸的言論可以略窺一二。
「我們無臉見人」。
因為個人與家族是一體,他的作為也讓我們無臉見人。
「全家一輩子都被兒子毀了,就算要賠償,恐怕也賠不完!」
因為鄭捷與家人同樣都是一個家的概念,所以雖然法律上他們絕對不需要賠償,但他還是
會下意識的想到賠償,
並且「賠也賠不完」。
在美國社會,個人主義的家庭倫理是主流。
想要讀大學?
請自己打工付學費,是孩子你「個人」要讀大學而不是我們家庭要讀大學。
大學要念什麼?
請自己決定,那是你「個人」的人生而不是整個家庭的生涯。
文中提到的盧剛案,受害者的家屬把盧剛跟他的家人視作兩個不同的個體。他們未必不對
盧剛感到憤怒,但是那跟他家人無涉。他的家人不過就是同樣失去親人的悲痛父母,被害
者家屬還很溫暖的發信與他家人同悲。
上面的文章作者還把鄭捷「個人」釀成的悲劇,
歸因到「台灣許多表面正常的家庭,其實已完全失能失控。」
認為鄭捷「把殺人當成遊戲,是因為父母先把生兒育女當遊戲。」
這其實還是把個人跟家族串聯在一起的邏輯。
作者說:「任何團體與任何人都能切割與鄭捷的關係,但你們為人父母的卻不能切割,也
不該切割。」
是要家人付出什麼責任?管教不當嗎?如此,那他的學校老師要不要負責任?
我們永遠在尋找誰來負責,最需負責的人,就是已經成年,能獨立思考判斷的鄭捷本人
。
陳進興的孩子,後來在台灣受大極大的壓力,只能遠遁美國,展開新的人生。
台灣的家庭正在傳統的家庭倫理以及西方個人主義兩個不同的想法中激盪。
如果能更多的報導把鄭捷的個人行為還原個人,
他的爸爸或許也不必再說:「全家一輩子都被兒子毀了。」
※ 引述《badbad (talented)》之銘言:
: 新頭殼newtalk2014.05.23 文/管仁健
: 陰雨綿綿中,台北捷運爆發了移動密室無差別屠殺事件。兇手鄭捷在第一時間被捕後,我
: 們瘋狂又弱智的媒體圈,也開始了下半場的無差別瞎掰活動。專講風水路衝、八字流年、
: 黑令旗、幽靈船、抓交替等等的各類「老師」,馬上就會忙到分身乏術。至於鄭捷曾就讀
: 過的板橋高中與國防大學,學官大人們用官樣文章面對媒體,那種急於切割的醜態,更是
: 充分顯現了封閉的教育圈裡「具中國特色的辦學精神」。
: 1991年11月1日凌晨,美國愛荷華大學發生了一起槍擊案。剛獲太空物理博士的中國留學
: 生盧剛,因為不滿意自己論文成績,竟然開槍射殺了一位副校長、三位教授和另一位同樣
: 來自中國的留學生,最後再飲彈自殺。這起慘案轟動中美兩大國,中國人這邊的看法很矛
: 盾,卻也很一致。矛盾的是同情與譴責盧剛的人都有;一致的則是無論同情盧剛,還是譴
: 責盧剛,對盧剛事件的是非判斷,都依賴於怎樣判斷受害者是「好人」或是「壞人」。
:
: 支持盧剛的人認為,受害者確實有盧剛犯案前寄給《紐約時報》的遺書上所寫的那些缺點
: 或罪惡,因而死有餘辜;反對盧剛的人則認為受害者不僅是無辜的,而且是德才兼備、出
: 類拔萃的。但那些在美國接受高等教育的中國人,無論贊成或反對盧剛遺書上所說的,接
: 受媒體採訪時,對盧剛的反應都一樣,就是急於劃清界限。
: 那些美國的受訪者,即使是受害者的家人,都只說自己不敢相信,甚至還有人說出盧剛平
: 時的一些優點。因為美國境內的槍械管制很鬆散,瘋狂持槍殺人的案例,白人、黑人、莫
: 西哥人、越南人、華人都有。理智一點的美國人,大概都不會遷怒其他無辜的華人。(這
: 應該也是移民社會的特性)
: 但中國留學生的反應就不一樣了,受訪者都是一口咬定,盧剛是個驕傲、孤僻、固執、小
: 氣(連聚餐時誰該付可口可樂的錢都要爭執)。好像大家未卜先知,盧剛是個十惡不赦的
: 壞蛋,遲早要出事,只是不知誰倒楣而已。
: 然而當記者收了麥克風,中國留學生開始用華語交談時,立刻又出現了不同的說法。甚至
: 還有人沾沾自喜的說:「這下誰也不敢欺負咱們中國人了。別以為博士就不敢殺人,誰惹
: 毛了咱們中國人,照樣『砰砰』。」
: 在愛荷華市,如今有一條街道被命名為「安.柯萊瑞大道」,就是紀念這位慘死在盧剛槍
: 下的副校長。愛荷華是一個風景如畫的小城,這裡的街道不像紐約,幾乎見不到警察的身
: 影,一般居民也很少聽說犯罪。然而盧剛的瘋狂殺人案,打破了小城的寧靜,一開始確實
: 讓當地人對中國留學生產生了排斥心理。但就在安.柯萊瑞女士遇難之後的第三天,她的
: 家屬發表了一封給盧剛家人的信件:
: 「致盧剛的家人:我們剛經歷了突發的巨痛,我們在姐姐一生中最光輝的時候,失去了她
: 。我們深以姐姐為榮,她有很大的影響力,受到每一個接觸她的人的尊敬和熱愛(她的家
: 人,鄰居的大人和孩子們,她遍及各國的學術界的同事、學生、朋友和親屬)。
: 我們一家人從遠方來到愛荷華這裡,不但和姐姐的許多朋友一同承擔悲痛,也一起分享了
: 姐姐在世時所留下的美好回憶。當我們在悲傷和回憶中相聚一起的時候,也想到了你們一
: 家人,並為你們祈禱。因為這周末你們肯定也是十分悲痛和震驚。
:
: 安生前相信愛和寬恕。我們在你們悲痛時寫這封信,為了是要分擔你們的哀傷,也盼你們
: 和我們一起祈禱彼此相愛。在這痛苦時刻,安是會希望我們大家的心都充滿同情、寬容和
: 愛的。我們知道,在這時會比我們更感悲痛的,只有你們一家。請你們理解,我們願和你
: 們共同承受這悲傷。
: 這樣,我們就能一起從中得到安慰和支援。安也會希望是這樣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