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於服貿,是時候事後諸葛了。
: 筆者過去未有任何黨派立場,只是平時有關注經貿議題及各種社會問題。筆者的立場也不
: 特殊:社會應照顧弱勢、服務那1%富人以外受壓迫的社會階級,透過合理的程序制定完善
: 的政策,以審慎的態度面對與中國之間的關係,甚至當公民窮盡民主程序,街頭運動、公
: 民不合作都是正當的手段。正因為如此,服貿才應該通過。
: 做足功課後,筆者對太陽花學運或是最近所謂的公民覺醒從支持轉為反對,反而越來越同
: 情歷任執政者。雖然立場相同,但筆者卻認為最近新一代的運動不但不能帶領我們達到目
: 的,也未跳脫上一代族群分裂的困局。此篇文章的目的是從思想層面、實務層面深入細節
: 反駁太陽花學運及最近公民運動的所有論述及其本身,並敘述合理的民主決策不可取代的
: 過程、人民在民主社會中追求政治目標的好方法,期待目前公民運動的方向可以修正、用
: 可以為我們達到目的的方式參政。
: 支持學運的理由不外乎:對執政團隊的不信任、對程序的瑕疵不能接受、對於中國政治統
: 一的恐懼、對於中國龐大資金的恐懼、對自由貿易增加貧富差距的擔憂、對房價與物價上
: 漲的擔憂。這些理由仔細思考後,幾乎都不能成立,以下分篇一一說明。
還包括服貿的內涵到底是好或壞,通過這個服務貿易協定對於台灣影響的疑慮。
: 「1.」大概描述理想的政策形成過程,並比較此次學運的前前後後,未論述完整處都會在
: 1.5.的FAQ和之後的文章提到。「2.」將論述學運學生在主張程序正義站不住腳的原因、
: 及我們民主社會真正的程序問題。「3.」將敘述學運期間對於服貿及經濟政策的錯誤觀念
: 。「4.」將敘述此次學運及近來社運如何缺乏理性思考。
: 1. 民主決策的過程及太陽花學運的前後
: 1.1. 所謂「黑箱」,來自對政策形成過程的不瞭解:政策根本不是政府制定的。
: 1.2. 壓力團體的角力
: 1.3. 社會運動的不理性:以佔領立法院事件為例
: 1.4. 小結:安內與攘外的兩難
: 1.5. 補充:FAQ
: 2. 程序
: 2.1. 政治人物是統治者的工具,不是統治者。
: 2.2. 所謂民主:不經過程序都不算數
: 2.3. 代議制的問題:黨紀、政治獻金、不能反映民意
: 2.4. 所謂的「代表」與「社會多數」
: 2.5. 程序不合理,掌權者又不公平地使用權力:談「當獨裁成為事實,革命就是義務!
: 」
: 2.6. 人民責怪不存在的「政府」,又支持妨礙社會進步的「政府」。
: 2.7. 「傾聽人民聲音」的天真
: 2.8. 從「分裂」看我們民主社會溝通的能力
: 2.9. 小結:什麼才是統治者之間互相爭奪的武器
: 2.10. 補充:權力分立的制衡:「實質審查」及民間版兩岸協議「不」監督條例
: 2.11. 補充:所謂憲政,為什麼政治人物口中的「違憲」可以被民主社會接受
: 2.12. 補充:「退回服貿」根本非公民不服從
: 2.13. 補充:外交談判
: 3. 服貿相關的經濟學
: 3.1. 高度競爭的台灣
: 3.2. 資本家與勞工
: 3.3. 服貿與經濟學
: 3.4. 恐懼服貿的經濟因素
: 3.5. 恐懼服貿的政治因素
: 3.6. 小結:服貿是一個決定。
: 4. 太陽花學運的不理性:未審先判
: 5. 結語
: ========================================================================
: 1. 民主決策的過程及太陽花學運的前後
: 1.1. 所謂「黑箱」,來自對政策形成過程的不瞭解:政策根本不是政府制定的。
: 當政策引起民怨,人民習慣責怪政府,殊不知政策根本不是政府制定的。尤其如兩岸服貿
: 般複雜的政策,涵蓋的領域非常龐雜,除了財務金融、國防外交,更關係到各種五花八門
: 的產業,行政團隊內不存在熟知各行各業、了解社會各部門、精通各領域的人才,變不出
: 如此包羅萬象的政策。政府或執政者執行的政策,都是順應壓力團體的訴求而生(細節見
: 文章2.1.、2.3.),是代表各方利益的壓力團體合縱連橫角力下的產物,並非少數人可以
: 「黑箱」的。
: 若仔細觀察,這些壓力團體並非只有人民口中的「財團」,尚包括各式各樣的產業及勞工
: 團體,以下列舉其中一個新聞報導:
: http://big5.huaxia.com/jjtw/dnsh/2014/03/3812668.htmlC當然,不否認壓力團體有
: 分強勢的、弱勢的,在運作的過程也有不少問題,但這些問題才是導致政策不周延、引起
: 民怨、造成社會問題的原因(細節見文章2.1.、2.3.、2.4.、2.5.、2.6.、2.7.、2.8.)
: ,跟「政府無能」什麼的一點關係都沒有,那只是反對黨利用人民不滿的情緒謀取執政機
: 會的操弄。
我們可以區分出「民意代表」與「政務委員」。
這兩個職位有個的差異在於負責的對象。
民義代表需要對人民負責,而政務委員主要負責的對象是總統。
或許你的立論「服貿包含的內容是由社會團體提供」。
但是在實際上:
1. 「民意代表」可能還需要理會這些社會團體,因為社會團體在選舉時會提供經費
同時可能這些團體還能夠影響黨內的提名等等。
A. 我們可以很了解事實並不是如此,因為實際上與大陸的談判過程立法委員
完全不了解,因此他們剛了解有這回事的時候,就是行政院與大陸談判完成的條例
2. 如果我們假定「政務委員」被社會團體慫恿,因為這些團體不斷的在鼓吹他們
特定的價值觀,以至於影響了他們與大陸談判的內容。
A1 這也很難讓人信服,因為如果這些人認同他們的價值觀,也很清楚自己跟大陸討論
的到底是甚麼,他們怎麼只會不斷重複相同的文宣,而不出來告訴人民他們的價值
觀,與這種看法的優點在哪裡等等?
A2 你說得沒錯,政府的人力不足以讓他們將所有產業的內涵掌握。但是難道他們不會
依據討論完的貿易協約,作出台灣本地的影響評估嗎? 有人受損有人得利,根據日
前官方的數據,其實對台灣GDP的影響微乎其微。且政府也不打算跟國內解釋,實際
上哪些產業可能會有疑慮,應該要如何處置。(除了馬英九說要給錢外)
A3 如同上面的第一點,如果民意代表在之前對於服貿根本不了解。政務委員也對於特
定團體的價值觀不認同,他們為甚麼要依循他們的意見,與大陸談判?
3. 政務人員不需要對於所有的產業有了解,但是總統聘任這些人,包括了經過國考
招募近來的公務人員,他們應該在他們相關的領域是有專精的。例如國貿,我不
需要實際的了解出版業在幹嘛,但是我要知道國與國之間的貿易活動是怎麼樣,
且貿易條文應該要怎麼擬定才公平。我們也知道國家有其他機關專門產業的研究,
這種平行的溝通,以取得較佳資訊,作為國與國貿易協定談判的內容。這不是很
基本的嗎?
再者,如果這些人進入是為了要引領台灣更進步,我認為他們應該要對於自己的
「專業」有責任感。他們的專業是不是真正容許這種與中共協商的方式,與這些
貿易內容是不是對台灣好,好在哪裡?
其實上面的回應主要只希望點出兩點:
1. 民意代表與這次服貿內容無關涉
2. 政務人員只需要對總統,與對自己的專業負責。
無法單純用"條約內容是這些團體的意見",來規避這些政務人員秉著專業良知,
還有政府賦與他的權力,把所有責任都撇清。
額外說一點,服貿會引起人民的關注,是起於前國策顧問郝明義的建言。
學生的抗爭是起於立法委員對於自己職責與法律規定的不尊重。
我想很多人都會反對這種將學生與社會人士的抗爭化約為反對黨的操作,
如果「你」真的實際有參加過這些活動,我認為你可能會了解。
: 1.2. 壓力團體的角力
: 壓力團體角力的過程,從選舉前就開始,甚至在民主歷史更悠久的國家,這個過程可以橫
: 跨多位領導人、長達百年,如英國工會與工黨之間的合作;是長期、穩定、有計劃、有組
: 織、理性追求政治利益的過程。
: 首先,壓力團體為了維護成員在社會上的共同利益而組成,因應環境變化透過社會宣傳及
: 政治獻金推動符合成員利益的政策。這些政策是由與政策的實施有直接利害關係的團體成
: 員基於瞭解、展現充分決心所推動的。然而,團體成員不一定被社會和政壇重視,政策推
: 動的門檻可以非常高,一個法案的通過可能需要多年宣傳、長期政治獻金及不斷在學界爭
: 取協助與支持。所以政策的形成因歸功(或歸咎)於一群瞭解該領域的團體,並非腦袋突
: 然長東西的官員、在大學專研單一領域的教授或參加社會運動的學生等局外人的短期關心
: 所成就的,一個很好的例子就是醫藥分業。可惜人民卻常常不這樣想(細節見文章2.1.、
: 2.6.、2.7.)。
: 在競選期間關心議題就可以發現,壓力團體有各種對候選人表達支持的方法,如表態支持
: 某位候選人、提供政治獻金作為競選經費、直接動員團體成員投票、甚至培育為自己發聲
: 的民意代表;同時,也可運用各種使候選人為政策做出承諾的策略,有的兩邊都押寶、有
: 的在兩邊之間搖擺、有的跟其中一邊長期合作。透過壓力團體,人民可以很有彈性、很有
: 效率地在龐大複雜的社會追求政治目標。
: 選舉結束後,壓力團體間的角力才開始。政治人物會開始兌現承諾、或兌現敵對壓力團體
: 的承諾。不管哪一方,時機一到,政策開始草擬,各種立場的壓力團體就會開始互相結盟
: 、競爭盟友、爭取國會議員的支持。代表各立場的政策版本也會漸漸浮上檯面,在新聞媒
: 體、社會之間被討論;最後,才出現在國會進行表決。
: 在此過程中,如果行政團隊有嚴重疏失、且對壓力團體的質疑不予理會,壓力團體可以讓
: 問題提早曝光。行政團隊最怕的就是會流失選票、會丟烏紗帽的「曝光」,問題越嚴重,
: 效果越好。相較於社會運動,街頭抗爭往往發生在政策即將落實的時候,如政策已經送至
: 立法院時(如此次的服貿)、如政策已經開始執行時(如最近的都市更新計畫)。提早曝
: 光的好處是政策在還未成為法律時,需要爭取支持才能通過,這個時候的行政團隊會傾向
: 於妥協。
: 可見,壓力團體作為人民影響政策的好處。反觀最近的公民運動或學運採取的抗爭模式,
: 完全無法與之比擬(細節見文章2.1.至2.7.、文章4.)。
我重新說一次。
1. 這次服貿的內涵,是行政院與中國方談論的結果,因此民意代表並不知道
到底要談哪些東西,因此無論社會團體有無對民意代表施壓,都無涉於服貿的內容
2. 如果服貿的內容對台灣的未來有莫大的邦助,
而且也是社會上各產業朝思暮想的樣子,
那麼行政院,與各大產業工會,怎麼不跳出來專文的討論各定領域與服貿的關係?
例如金融業通過後,對於本國人或是這個產業的好在哪裡?
我這裡所說的"好"其實呼應到你文中的描述,這個好並不是單純對這家銀行的好,
而是怎麼樣更加健全金融的制度,以改善計有問題。
3. 您很認真的寫了這個文章,我也希望你在思考這些論點之餘,
看一下政府單位是不是也試圖作出跟你一樣的事情。
顯然是沒有,也是你今天必須站出來的原因。
: 以服貿議題為例,這次政策的形成也幾乎完全遵照以上的流程進行,只是此議題較為人所
: 知的名字是: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服務貿易協定是依照已簽訂的經濟協議(
: 如WTO、FTA、ECFA)的決定所訂定的細節。而ECFA從2012年的總統大選開始,就被提出來
: 攤在陽光下討論,沒有黑箱的問題。然而,現在的在野陣營在競選時並沒有提出值得討論
: 的兩岸政策,所以社會對ECFA的討論品質很差,並沒有把各項子議題獨立出來深入辯論,
: 最後做一個權衡利弊的結論。當時,人民可能在糊塗中做出了決定,失去了一個利用程序
: 使政治人物負責的機會,也種下日後佔領立法院的惡果。但要為此負責的不是政治人物,
: 而是沒透過壓力團體參政的人民(細節見文章2.1.、2.2.、2.6.、2.7.、2.8.)。
ECFA當時在學界已經有很多討論。某次詢問勞工所的朋友,學界的態度,
當時友人只單純回應「普遍都是反對ECFA」。
當時人民有作抗爭,最後也是被執政黨甲級動員給通過了。
我想要說的是,「人民」很可能要負責任,如同我,當時被政府說服,
認為很可能ECFA確實有其優點,因此最後我們也漠然的同意政府的決定。
但是你絕對不能用這種方式,抹滅掉政治人物、政務官員的責任。
台灣是個民主的社會,代議制度讓我們選出了民意代表,幫助我們監督政府,
ECFA確實已經完成了所有的程序,所以我們必須要接受這個事實。
但是我們現在發現,政府當初沒有說的很明白,ECFA後面是服貿與貨貿,
我們發現立法院出了問題,民意代表的功能無法彰顯,
因此很多人走上的街頭抗議。
: 選舉結束後,ECFA主條文簽訂了,服貿從談判前的內部溝通、談判過程的折衝尊俎、談判
: 完成的簽訂儀式都經歷且報導於大眾傳播媒體了(若社會沒有關注這類新聞的習慣、報導
: 的幅度沒有大到讓現在的反對團體關注,不是任何人的責任,更不是政府「在背後偷偷來
: 」),對產業衝擊有疑慮的業者也跟執政團隊溝通過了(如美髮業者透過執政黨立法委員
: 陳學聖與行政院院長溝通),過程既不黑箱、也不草率、反對聲音也有機會獲得有效的溝
: 通,更有各產業界及財團以外的各類團體廣泛的參與(從商業總會、工業總會到百貨公會
: 、洗衣工會等各階級上百個壓力團體,新聞來源:
: http://big5.huaxia.com/jjtw/dnsh/2014/03/3812668.html^,背後代表著包括勞工的
: 無數公民,並非權貴或少數人的專制獨裁。這段期間,上述事實都有報導於大眾傳播媒體
: ,而社會在這段期間卻沒有透過體制表達對經濟合作影響國家獨立的疑慮,執政團隊當作
: 人民已經在總統大選時已做出了決定,非常合理。不合理的是,反對團體在政策形成的過
: 程有管道參與卻不參與,選擇在政策即將落實時非法阻撓。
有個故事很有名,希特勒當選之後,所有的程序都合法,包括後面對於猶太人的迫害,
最後造成了世界大戰等等云云。
漢娜厄蘭說,猶太人要對自己的冷漠負責。
今天我們在這裡說的是同樣的事情,跟你說的也是同樣的事情。
在ECFA中,你說人民需要為自己沒有滲透進入社會團體負責。
這其實是太過積極的說法,例如「我支持死刑,我要如何滲透進入反廢死聯盟?」
或是我的義務僅在於「支持推動死刑聯盟」而已。
但是有一點你說對了,人民需要發聲,值得被政府尊重,且認真看待。
如果你真的有參加這次社會運動,你可能會了解,
他們抗議的就是「未參與且未知的情況下談好服貿」,
至少出版業前國策顧問也沒有管道參與,你要怎麼說這個協約的「正當」性?
假如人民確實沒有管道可以參與,在實際上立法通過前,
上街抗議,確實只是表達自己的訴求。
但是如果政府仍然不重視,(不需要同意,但是需要至少像你這樣的說明),
是不是構成了違法的合理性?
我現在說的"合理性"只是可以被人理解而已。
我們可以轉換一個時空,如果猶太人反對希特勒意圖強制將他們集中起來,
但是希特勒不理會,那麼猶太人需要服從還是需要非法抗爭?
: 政策的形成不容易,能經過重重考驗、讓這麼多壓力團體都支持的政策更不容易。除非以
: 上提及的政策形成過程中的每個壓力團體都黑箱作業、都意圖協助中國進行政治統一(細
: 節見文章3.5.)、都沒考慮過社會所擔憂的中國因素(細節見文章3.4.、3.5.)、支持剝
: 削勞工及社會上大多數人的政策(細節見文章3.1.、3.2.、3.3.),不然此次服貿協定的
: 簽署既不無能、也不賣台。至於程序上的瑕疵或代議政治的問題,細節分別見文章2.11.
: 、2.12.,文章2.3.。
這我也很難同意,我希望你有機會可以去那些工會看看。
這些工會多數領有政府的補助,將這些補助轉給企業使用。
因為牽涉到錢,還有選票,因此裡面的領頭人會有政黨色彩,
同時,也不是所有工會的會員都可以申請到費用,還是要靠關係。
甚至其實工會多數的成員也對於工會沒有影響力,完全被人把持。
其實一層一層,都是關係,都是選票。
我說一個最單純的,如果服貿對於某產業是好的,今天學生上街抗議,
這產業的員工發現跟他們的利益有衝突,還不立刻野抗議,
畢竟如果服貿沒通過,他們看的到的肥肉就吃不到了。
: 1.3. 社會運動的不理性:以佔領立法院事件為例
: 筆者認同街頭運動作為民主社會吹哨人的辛勞與貢獻。就算是民主歷史悠久的國家,直接
: 的抗爭手段仍然是體制內讓地方暴政曝光的管道;但卻不應作為民主決策的管道。對於政
: 府的違法行為,街頭運動可以破壞、揭發、阻撓,但不能為需要解決的問題做出有建設性
: 的決定。由社會運動(或是學運)為民主社會做決定的結果就是社會付出代價、人民依舊
: 不瞭解議題、壓力團體的政策依舊無法實行、抗議團體的訴求依然無法解決,這次的佔領
: 立法院事件就是很好的例子。
: 在服貿相關政策形成的過程,反服貿的學運學生、連署的各領域專家學者或聲援的律師,
: 在2014/3/18前大多都沒有關心相關議題,也並非在相關產業打滾一輩子的圈內人,更沒
: 經歷各壓力團體之間的溝通、角力,對議題的了解既不深入、也不全面,更非窮盡民主程
: 序的公民不合作。雖然有部份學生在條文簽署後去聽公聽會,但那時舉辦的公聽會是反對
: 黨拖延議事程序的手段,跟壓力團體影響政策的過程比起來,根本無助溝通或瞭解議題。
: 筆者完全能理解我們的社會很珍惜得來不易的民主、自由,並不希望受共產黨統治。而在
: 面對由形象不佳的執政團隊所提出、充滿未知數、缺乏溝通的政策時,難免會有擔憂。但
: 社會的反彈、學生與各公民團體的行動,是短期、沒經過任何理性過程(如深入研究議題
: 、內部溝通、正反辯論、參考他國經驗)、以情緒(如對中國的擔憂、對執政團隊過去的
: 憤怒與不信任)為動力的結果。
: 在野陣營非法阻撓議事秩序18個月,才發生佔領立法院的事件,其開始的時間點本身就很
: 有意思,在野陣營在期間扮演的角色更值得探究。這次的佔領立法院事件被定調為「學運
: 」、象徵是「太陽花」,是在佔領之後數天才發生的事。他的「起始」可能不是在野陣營
: 的煽動,但可以確定的是性質為「不理性」,而且跟在野陣營脫不了關係。
你真的有參與這個活動嗎?
連在野陣營的立法委員都說,這次運動在野黨完全只能協助,可能表示黨有問題,
需要重新振作。
為甚麼要將這些與政黨化上色彩,
或是說,將這個行動與政黨牽扯在一起,會讓你的立論更清楚明白?
: 筆者還記得在了解議題之前,曾經跟身邊的朋友一樣反服貿,那時執政聯盟已決定不再拖
: 延,要在當會期通過服貿,在野陣營也動作頻頻,已經不時有新聞開始報導,在特定族群
: 中甚至開始出現協定簽訂後「600萬可從中國移民」的傳聞出現。接著美國兩岸問題學者
: 譚慎格在台獨場合(世界台灣人大會與台灣國家聯盟舉辦的座談)發表了言論,PTT八卦
: 版陸續出現了台灣亡國專文(如http://disp.cc/b/773-7qA8A宣稱台灣六年內會被統一
: ),並受到學生族群在臉書上大量轉貼。學運的論述,如公投門檻過高、程序不合理、國
: 會議員受黨紀控制等(細節見文章2.3.),都可以追溯到這些文章。2014/03/17,發生了
: 「30秒事件」,執政聯盟的致命錯誤,在野陣營的天賜良機,在特定族群中,一股「國家
: 有難,行動在即」的氣氛形成。隔天,將法律案以行政命令存查的導火線演變成一群人(
: 之中不只學生,尚包括將自己攻佔立法院的照片發表在臉書上的綠營人士)有計劃地(黃
: 布條及各種牌子都是事先準備好的)攻佔立法院,社運學生透過彼此間的人際網絡從各地
老實說我一直是用"同情式的相信"你曾經反過服貿。
你要怎麼說這些學生都是被政黨的方式給安排好?
我這麼說好了,如果這些學生跟民進黨有甚麼熱絡的關係,
其實早就已經被洨刀操控的媒體給放大檢視了,
我們可以看看精美的汪中怎麼放大黃國昌亂丟菸蒂的事件
: 集結,開啟了反服貿運動的高潮。之後,運動終會結束。馬上,從2015年開始到2016年,
: 各政黨的政治人物會開始角逐總統大選和立委選舉的意願,依序進行黨內初選、政黨提名
: 、登記參選、競選。屆時,目前的執政聯盟必定聲勢大挫。
如果你有印象,在學生攻佔立法院時,除了蘇貞昌白目外,
有哪個準備要參選的政治人物利用關係,上新聞炒作話題?
如果真的有這種事情,你還不大書特書的讓我們了解這中間關連?
: 學生的訴求若是程序正義,要求立法院依照程序審查法案、改進「30秒事件」及「在野黨
: 非法阻撓議事程序」等現象,以公民不合作作為佔領立法院的行動還合理。但學生的訴求
: 是「退回服貿」。既然如此,理性的支持者若要支持學運,應要求學運學生交待他們是根
: 據什麼管道瞭解議題而得出「服貿應退回」的結論。因為學運學生未參與政策的形成(此
: 過呈不包含部份學生參加的公聽會),除了在野陣營的言論及網路上來源不明的文章外,
: 並沒有瞭解議題的一手資料。如果只是因為平時沒有關心經貿議題,現在受在野陣營挑撥
: 後才擔憂,應不構可以說服理性支持者的理由。
1. 人民是從前國策顧問的公開信才知道這事情,連民進黨都不知道
2. 人民對於政策的疑慮,需要由政府提供合裡的說明,而非文宣戰
3. 公聽會就是要讓大家了解這東西,也要很實際的介紹這東西的好處,
但事實上你在公聽會上聽不到。如果政府連這都做不到,你要怎麼吞的下這東西?
有人拿了東西要你吃,只跟你說對身體好,部跟你說到底吃甚麼,負作用,
你真的要吞下去?
: 不少單位在收集、記錄此次學運的資料,也許之後的歷史學家會根據這些資料發現:學運
: 的開始跟在野陣營的政治操弄無關,也並非衝動(短期、以情緒為動力)、不理性(未經
: 過理性討論的過程)的行為;學運的決策核心長期關注議題,通過理性辯論的過程,獲得
: 了比產業界更深刻的認識、有了超越各壓力團體的啟發,凝聚年輕人的共識後策劃了一場
: 改變社會、改革政治生態、乃至影響世界民主發展的進步。也許是這樣。
: 整體來說,至少佔領立法院事件反映了一個世代面臨的挑戰、讓更多公民開始關心政治。
: 至於其他,就留給歷史評價吧!
其實我覺得你這一大篇立論,其實還是剪輯了很多對你有幫助的細節。
但是真正的對與錯,反而很輕率的放到旁邊。
我們來談談立法院。
你說30秒是致命錯誤,我想你也會同意這是不合乎程序的宣告。
我想要進一部詢問你的是:
1. 政務官到底有沒有責任遵從其專業與良知推動政策?
2. 立法委員也是否需要尊重其職責善盡審查之責?
3. 同上,這種關連諾大的協議,立法院是否確實需要善盡監督?
4. 民進黨的杯葛是不是也符合程序的限制?
5. 如果立法院確實需要善盡其監督之責,行政院是否需要提供相應的資訊備詢?
你可以看到,我也不去討論國民黨運用多數縮短審查時間的事情,
畢竟這合乎程序,我們就只能尊重。
我們尊重立法院程序限制的時候,行政院是不是也需要尊重立法院於憲法賦於的職責?
甚至後續合乎立法院職權的要求,如修改內容,行政院也需要遵從,
行政院可以善盡解釋之責,但是還是必須要遵從立法院決議。
這是很重要的事情,也是抗議民眾的訴求。
我們認為代議制度出了問題,立法委員搞不清楚程序,也沒有能力監督行政單位,
我們是不是應該要生氣?
: 1.4. 小結:安內與攘外的兩難
: ECFA,或是與中國的協議,從目前的在野陣營執政時、蔡英文擔任陸委會主委時,就想簽
: 了。如果由目前台獨立場非常鮮明的在野陣營簽訂,我們的社會比較不會有恐中的反彈。
: 但過去執政的在野陣營卻用很奇怪的方式領導台獨,如利用威權統治的傷痛挑撥族群、利
: 用外交上對中國的敵意作為凝聚支持者的手段、將特定族群對外省族群的仇恨跟人民對中
: 國共產政權的排斥結合,並沒有擬定一條有外交空間的台獨路線,所以中國根本不想讓目
: 前的在野陣營得到簽訂協議的政績。然而,目前的執政聯盟雖然能在外交上跟中國進行合
: 作,他們簽訂的協議社會卻不放心,因為為了能跟中國合作,執政聯盟就算想要維持國家
: 獨立,也不能在執政時說出口,人民於是無法從執政者得到支持獨立的表態,李登輝前總
: 統就是很好的例子。
: 至於如何安內又攘外,一個可以尋找啟發的地點是新加坡,他跟我們有很多相似之處:執
: 政黨人民行動黨與國民黨都跟共產主義頗有淵源、從鄰國(馬來西亞聯邦)獨立出來、軍
: 事實力相對鄰國弱小。相異處在人民行動黨一黨獨大,相較其他政黨佔有非常絕對的優勢
: ,沒有政黨間的算計,很小心地處理與鄰國之間的外交,把全副精力放在經濟議題。這就
: 是新加坡現任總理李顯龍曾說過的:先搞好政治,才能搞好經濟。
: 筆者不認為我們的民族性或是執政者的道德有問題,執政聯盟犯下的錯誤就是還沒解決政
: 治問題,就想解決經濟問題,而我們的民主社會又太年輕,不懂得溝通,如此而已。如果
: 真的要公民覺醒、跳脫「上街抗爭」與「回家上班上課」的內耗迴圈、記取目前為止的教
: 訓,答案已經很清楚、呼之欲出了:在我們的民主社會,人民最容易達到目的的參政管道
: 就是「壓力團體」。
: 若訴求是「財富重分配」,就團結受壓迫的社會階級,從勞工權益及各種稅制著手。若訴
: 求是維持國家獨立,就利用學運期間集結的氣勢成立一個強而有力的民權團體,凝聚社會
: 的資金、人才、與共識,擬定可行的台獨路線,然後在背後支持政府與中國玩經濟、外交
: 的國際政治遊戲。外交談判不是像霸佔主席台般,用一堆人肉把門塞起來,而是把門關上
: 後加數十道鎖,然後拿鑰匙一支一支跟想進門的人談價碼。民權團體只需要確保哪幾支鑰
: 匙沒有給出去就夠了。至於國、民兩黨,兩者根本不存在任何政治、經濟或甚至統獨上不
: 同的立場,唯一的差異是不同的族群、不同的統治集團。他們在乎的是政黨、統治集團的
: 利益,而不是人民的利益。民進黨的台獨是利用統獨議題爭取人民的支持,國民黨的「不
: 統不獨」是為了在外交上爭取中、美的支持,而所謂的「支持」是支持政黨執政。若人民
: 看得清楚,就不要支持政黨,把那份支持託付給一個可靠的民權團體運籌帷幄。
: 我們的社會對於中國的擔憂在於缺乏自信,以為沒有籌碼可以勝過龐大的中國,但這不是
: 事實。以色列憑華爾街的猶太人在最危險的地方建國;歐盟成立之前,誰想得到德國可以
: 用經濟干預其他歐洲國家的內政?若能充分利用中美、中日、中國與東南亞間的矛盾,國
: 際政治是很有彈性的。陶醉於各種「台灣之光」的同時,不要忘記這裡曾經是外匯存底世
: 界第一的國家,從加工出口區設立到經濟起飛的過程是全世界開發中國家(包括過去的中
: 國)模仿的對象,這才是有意義的台灣之光。在經濟實力跟武力同等重要的現代,避開短
: 處、把握優勢,誰說不能在發展經濟的同時,走出一條可行的獨立路線?獨立不難,只要
: 現狀永遠維持下去,就是獨立了。我們的目標只是讓現狀永遠維持下去而已。
你這樣子說也是太過含糊。
1. 民進黨確實於八年執政不斷的使用分化的方式,我當時也很不滿
2. 台灣與大陸於政治上的敏感是事實問題
3. 台灣與大陸經濟體結構的大小差異也是事實問題
4. 台灣與大陸產業的重疊性也是事實問題
5. 出於上述理由,我不預設立場到底由誰與大陸接洽,
但是如果希望草率的就把一個合約給談過,然後把所有美好未來,
就放在這一只合約,這樣子未免也太過簡單。
我隨便說一個,西藏與大陸簽完合約後,沒幾年大陸就違反合約的血腥屠殺。
這只是告訴我們,政治與經濟是黏在一起,你沒有辦法分開他,
也不要以為白紙黑字就能夠讓世界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