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富差距在台灣也越來愈嚴重
台灣約有830萬戶,每戶約2.82人
根據主計處統計,台灣五等分位,最低收入戶不但收入低,且已經長期負儲蓄
年 最低所得組(元) 次低所得組(元)
2001 -4,516 44,315
2002 -10,302 37,871
2003 1,652 54,328
2004 1,829 42,208
2005 -1,948 39,360
2006 183 40,032
2007 -1,164 40,711
2008 -5,902 42,149
2009 -30,697 24,453
2010 -20,525 34,295
2011 -29,308 24,819
2012 -25,795 34,891
也就是約有460萬人家庭長期入不敷出。若加計次低所得組,台灣共約有近千萬人
在小於等於負儲蓄狀況。
最高五等分位者的家戶儲蓄為64.7萬,為次低等級者的18.5倍。
儲蓄為可支配所得減去消費支出,所有支出是不包含"房貸",房貸為投資項目。
換言之儲蓄與可不可以買房有很大關係。
很可悲的是當經濟與通貨膨脹上升時,擁有資產的才是天龍一族。
或許有人會戰努不努力的問題,但如同該片導演,階級複製與傳承的現象一直存在。
台灣的房產問題一直很嚴重,直接造成台灣有近一半的族群無法享受經濟上揚的
好處,終日都必須對抗CPI上漲的入不敷出。
以下是計算過去22年 最低與最高所得者 在CPI、GDP變動的影響。
最低所得者 可支配所得
Dependent Variable: DI5
Sample: 1 22
Included observations: 22
Variable Coefficient t-Statistic Prob.
GDP 0.55 1.88 0.07
CPI 0.50 0.73 0.48
最高所得者 可支配所得
Dependent Variable: DI1
Sample: 1 22
Included observations: 22
Variable Coefficient t-Statistic Prob.
GDP 0.19 0.82 0.42
CPI 1.47 2.74 0.01
可以發現最高所得的可支配所得 CPI係數為近3倍低所得者,GDP係數比低所得者還低。
原因是 高所得者無論GDP 上升下跌,對所得影響不大,但因擁有高資產,主要
所得來自CPI對資產推升的大幅貢獻。
反觀低所得者 因資產較少,收入反倒易受GDP 經濟景氣影響。
所以富者在台灣,可以不客氣的說 大都不事生產 成日忙於金錢遊戲與鞏固權力。
而少數政客更是幫兇,政府完全對於這樣的現象毫無對策。
如此下去台灣的階級問題將更加嚴重。
※ 引述《chromium123 (chromium)》之銘言:
: 43
: 你願意繼續為了夢想放手一搏嗎?
: GOD BLESS 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