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社會組的考試如果是背一背就能應付的話,
代表我國人文、社會科學的教育是徹底失敗的。
先進國家的人文學科都是思辨性質的考試,
絕不可能光用記憶背誦就能解題。
比如說,中學的歷史考題可能就是「鴉片戰爭如何形塑近代中國的國際關係」,
這種開放式的問題,沒有標準答案,看的是學生如何使用史料的推論過程。
這才是正統、一流的人文教育。
台灣的人文教育就是承襲著過往殖民地跟開發主義的思維,
講求知識的快速複製,學校成為知識勞工的生產工廠,
目的是給掌權者以及慣老闆們「高度服從、思想一致」的高cp值勞工。
理工科在過往台灣代工盛行的發展階段,尤其重要,因此重理輕文的觀念產生了。
而文科學生也被鼓勵從事較為單調、技術性的翻譯工作與會計工作、法律工作,
而人文、哲學、社會學這種強調獨立思考的科目,則被長期打壓;
值得一提的是,法學領域中的公法學(尤其是憲法學),在解嚴前也是被強力打壓的學科。
所以背後的本質就是,台灣的教育只是計畫經濟下的一個環節、一個勞工的生產工廠。
所以過去教育偏重記憶背誦,不鼓勵獨立思考,因為這會破壞掌權者的計劃。
日本在戰後也採取類似的教育策略,
但是大前研一則對於日本的教育模式給予嚴厲的批判,
他認為日本的教育把學生越教越笨;學生僅重視答案而不重視推論過程。
大前研一也說自己是進了麻省理工念書後,才察覺到日本教育的錯誤。
那些抱持著「社會組就是背多分」想法而來就讀社會組的學生,
以及那些承襲著過往殖民地發展主義的人,則是真正的魯蛇。
社會組的真正強者,是日以繼夜在不斷讀書跟開讀書會,
並且不斷在鍛鍊自己的思考品質,在強者的互相幹譙、批判之下,
想辦法讓自己的思考體系去蕪存菁,讓自己的想法經得起任何挑戰。
像黃國昌,經過長年的訓練,一開口就讓人難以找到下手的破綻。
如果人文學科只是背一背就能應付考試的話,
請問服貿的議題、憲改的議題,又有哪本專書或教科書可以讓你找來背?
那些服貿懶人包的內容,難道又是"背"出來的?
根據我的觀察,真正的強者是不會花時間在那邊貶低別人的科系或學門,
因為相互學習跟合作都來不及了。
112裡面,理跨文、文跨理的都有,我也認識,也沒聽說誰在貶低誰。
未來是跨領域的時代,任何學科本位的思想都是過時的。
(要戰本人就不必了,我是文組畢業,
我學測成績比以前自然組班考上台大醫科、台大電機的同學都高。
上一屆有個純文組的學長,考上陽明醫科,物理化學生物都是在社會組班上自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