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媒體來源:
華爾街日報
2.完整新聞標題/內文:
(自譯)
香港與台灣的反對聲浪讓北京希望落空
在北京天安門事件二十五年後,港台兩地正熱烈上演著示威活動,讓中國領導人原本的希望
-港台兩地會往北京靠攏-的希望落空。
一名當年為親中報社報導天安門事件記者,現在在香港當政治評論家的Johnny Lau說,『經
濟上來說,台灣和香港與中國關係越來越緊密,但在公民社會領域,港台卻與北京漸行漸遠
』
在台港兩地,這些示威活動大致上是由學生所組織的,當1989年中國軍隊在天安門殺害至今
數目仍未知的群眾時,港台這些學生不是還沒出生就是還在穿著尿布。儘管今天這些抗議
活動的原因不盡相同,但共通點都對中國在港台兩地經濟和社會日增的影響力有所不滿 。
香港之前是英國殖民地,在1997年後回歸中國,成為香港特別行政區,它目前仍有自已的政
治體系和一定的自治權。 台灣於1949年國共內戰之後一直保持自治。 中國始終宣稱擁有
台灣主權,且不放棄必要時武力犯台。
北京當局企圖拉攏台港的努力偶而遇到阻力。今年春天,台灣發生了有史以來最大規模學
運,學生們強烈反對台灣政府與中國簽署的貿易協定。
相較由香港每年在維多利亞公園舉行的六四紀念活動動輒數萬人參加,台灣紀念六四的活
動顯得低週且冷清許多。 台灣獨有的政治情勢和經濟上巴結北京使得中國人權問題在台
灣較不受重視。
但台北的一個智庫,台灣公共議題研究協會的研究學者Ketty Chen說,她預計今年在自由廣
場舉行的六四紀念活動會比以往盛大。
陳小姐說,『因為太陽花學運的關係,學生們對中國開始擔心』在台灣紀念活動的臉書網頁
上,主辦單位表示,太陽花學運重新定義六四的重要性,因為『中國共產黨的手已伸進台灣
』
天安門事件中兩個最有名的學生,吾爾開希和王丹現都住在台灣且都對太陽花學運表達支
持。他們去探望佔領立法院的學生,吾爾更在立院對學生發表了激情演說。3月20日王丹在
他個人臉書寫道,『當時,我們像這樣肩並肩站在天安門;今天,我們一起來台灣立院探望這
些學生』太陽花學運領袖之一的林飛帆說,儘管六四和太陽花沒有直接關連,但六四學生追
求民主價值的熱情深深地啟發了我們的學運。
香港由於在許多議題上緊張情勢昇溫,近年也不斷看到越來越多的反中抗議活動。香港人
認為中國人導致了香港很多問題,比如高漲的房價和奶粉短缺。香港居民因為中國遊客禮
貌或習慣很差而常與之發生爭吵。
然而,對香港年輕人來說,主要的轉折點是在2012年底,當時香港政府試圖通過一個法案,讓
學校德育與國民教育科要上民族主義和愛國主義課程。隨之而起的反洗腦抗議活動有數萬
港人參加,也讓學民思潮這個學生團體大出鋒頭。
這個團體由學生組成,最年輕才15歲,帶領了數千名支持者在港府外紮營十天,最後迫使香
港特首梁振英只好於2012年十月退回這個爭議性十足的法令。一名20歲的香港浸會大學學
生Heyson Tang說,他和他的同伴在這次抗議活動後變得對政治識題更熱衷,學民思潮的力
量在於,它證明了即使是中學生也可以組織大規模抗爭活動。連政府都會感到畏懼。
香港每年一度的天安門守夜活動主辦單位香港市民支援愛國民主運動聯合會的青年團隊主
席Ashley Chau表示,為反應該活動與年輕人脫節的批評,他們近來試著要拉年輕世代參加這個活
動。
Tang先生說,他會知道天安門事件是他的計程車司機父親告訴他的,他父親告訴他,25年前
發生的事,所有華人都應該知道。
3.新聞連結:
http://ppt.cc/LWX6
4.備註:
某總統表示:吾忘六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