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水庫新生命 排砂年省五億公帑
【聯合報╱記者劉俐珊╱即時報導】2014.06.09 11:03 pm
氣候變遷,降雨型態改變,台灣水庫淤積的「早衰」問題難解,經濟部水利署今天表示,排
砂隧道可望紓緩淤積速度,讓「老水庫找回新生命」,石門水庫為全台興建首例,去年颱風
期間有效改善濁度,民生供水不中斷,一年也省下五億清淤費。
水利署官員指出,石門水庫累計淤積泥沙量高達一億立方公尺,經換算,等於占據蓄水區四
分之一體積,淤積將縮短水庫使用年限,導致水庫早衰,因此二OO九年著手電廠防淤工程
,即排砂隧道。
即將進入颱風汛期,石門水庫今天也進行今年颱風季前首度排砂演練,平均每秒洩洪量可達
三百立方公尺,水利署北區水資源局副局長簡昭群說,石門水庫原興建設定使用年限八十年
,今年已邁入第五十年。
不過,簡昭群表示,水庫的「年限」不同於一般機械使用年限,並非八十年後,水庫就無法
使用,而指隨人口增加、產業需求,水庫供水量將跟不上需求。
以目前情況來說,石門一年水庫一年得運轉四次,才能滿足桃園、林口、板新用水,涵蓋農
業、工業、民生,照理說,正常水庫的使用頻率,應維持蓄水一次可用半年,換算一年運轉
兩次。
未來為進行更大規模清淤,水利署規畫於石門水庫上游興建另外兩座排砂隧道,但財政困難
,目前將優先完成阿姆坪地區的工程,預計需投入四十六億元。另外,繼石門水庫後,容量
最大的曾文水庫也正興建排砂隧道,以維持水庫永續營運。
【2014/06/09 聯合報】@ http://udn.com/
http://udn.com/NEWS/BREAKINGNEWS/BREAKINGNEWS6/872999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