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ryan0222 (也無風雨也無晴)》之銘言:
: 許多宗教,自古以來,流傳很多經典。
: 而信徒們,信仰宗教後,念經,誦經,似乎變成不能免除的行為。
: 不光是宗教,民間活動,喪事禮俗,慶典法事,往往也免不了念經誦經一番。
: 有些宗教,會特別強調,念經誦經的巨大功德,可以趨吉避凶,消災解噩。
: 甚至有不思議的法力。
: 然而,一般人不加思索的,只是反覆把經文上的字,不帶思考的喃喃唸出。
: 這樣做,真的有其用處嗎?
: 或許有些人念了幾萬遍心經,本願經,金剛經,
: 也許從沒想過,這些經典,真正要表達的意思是什麼?
: 到底是唸,誦重要?還是去理解比較重要,或是有功德?
: 有沒有念經,誦經,這類行為的八卦?
所有佛教經咒的誦念修持皆然 必須先了解理持的根本性與重要性
才能在事持上有所功德受用 這是不變的正理
http://www.a202.idv.tw/a202-big5/Book5001-Dw/D01/D01-7.htm
大悲咒的事持及理持
冷無煙
有淨堂師兄對《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有諸誤解,只見事
持而未見理持,為免誤解,弟提供淺見,敬請參酌參酌。
佛經所說一向理事圓融,不偏不廢,圓滿具足。然有藏密喇嘛教全執事而廢理,作惡知
見而誤導學人,故要平實居士分疏事持與理持之不同,甚至強調理持而輕事持者,為欲對
治藏密喇嘛教「執事而廢理」之失,非不知理事圓融、不偏不廢之理也。
大悲咒靈感萬千,得其利益者遍一切眾生,然於感應利益之餘,莫忘觀世音菩薩以此與
眾生方便結緣,方便導引眾生入於佛門,甚至助令證果之苦心。若欲真識觀世音菩薩之苦
心者,不應執事而廢理,不應只信經中事持之語執為全義,應全經皆信,無有偏廢,方是
真信受者。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唯願大士為我說此陀羅尼
形貌狀相,我等大眾願樂欲聞。」觀世音菩薩告梵王言:「汝為方便利益一切眾生故,作
如是問;汝今善聽吾為汝等略說少耳。」觀世音菩薩言:「大慈悲心是平等心,是無為心
,是無染著心,是空觀心,是恭敬心,是卑下心,是無雜亂心、無見取心,是無上菩提心
;是當知如是等心,即是陀羅尼相貌,汝當依此而修行之。」大梵王言:「我等大眾今始
識此陀羅尼相貌,從今受持不敢忘失。」』
以上所謂「如是等心」,包括平等心、無為心、無染著心、空觀心、恭敬心、卑下心…
等,俱為「陀羅尼相貌」-真心之體性,即是大悲咒所說第一義諦心理持的部份;持大悲
咒者「當依此而修行之」。不能如淨堂師兄所以為:只要事持即能成就;若這樣來解讀,
於全經不能全部受持,必如經文所說:「生少疑心者,必不果遂也」。
又淨堂師兄以為:持此大悲咒,則「四沙門果不求自得」;竟不見前一句之所設條件:
「如法而住」。經文謂:「若聲聞人聞此陀羅尼,一經耳者,修行書寫此陀羅尼者,以質
直心,如法而住者,四沙門果不求自得」,此「如法而住」即是理持,乃對前言諸心有正
知正見而言,雖因無慢而自認無德無能證果者,觀世音菩薩必巧設因緣令遇善知識而證果
也。若但重持咒而偏廢理持,與「如法而住」之條件已不相當;何況毀謗、抵制理持者,
如何能冀望四沙門果?所以淨堂師兄不應偏執事持而忘觀世音菩薩所教誨之理持也。
再者,淨堂師兄以觀世音菩薩之自證過程所說:「我於是時始住初地,一聞此咒,故超
第八地」,便以為一切人「一聞此咒,故超第八地」,而不見經文後說:「其利根有慧觀
方便者,十地果位剋獲不難」,表示「利根有慧觀方便者」乃能有如是功德受用也。請問
淨堂師兄:若有人日日持此大悲咒而未登地,未超第八地者,豈是此大悲咒不靈感耶?有
誰敢自稱為「利根有慧觀方便者」,而自望「一聞此咒,故超第八地」?
淨堂師兄以為:「試問觀世音菩薩從初地直超第八地境界時,那裡有修過像蕭平實先生
所說的諸種法門(百法、千法及萬法明門)?」請問觀世音菩薩之「利根有慧觀方便者」
,豈是無因而具「利根」及「慧觀方便」?乃因久修百法明門、千法明門、萬法明門…如
是等等明門之法,而智慧深利,故能「一聞此咒,故超第八地」。猶如有人,見古德祖師
,一言便悟,以為輕易,遂捨正知見及事修,甚至妄謗如理說法者,欲冀悟事。淨堂師兄
如是所說,請虔心問向觀世音菩薩,單只事持大悲咒而不理持大悲咒者,可得觀世音菩薩
之首肯乎?
今淨堂師兄竟不知:欲破斥平實居士如理分疏事持理持之言,亦破觀世音菩薩之言也;
所說皆同也。執經中事持,而欲破經中之理持,如是之人豈是有智?於觀世音菩薩及《千
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豈是淨信哉?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