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的小孩今年參加會考,每天聽他拉拉扯扯的,搞到最後我沒小孩都跟著注意會考
新聞了。
新聞一路看下來,發現記者們忽略一個重要面向。
由於作文比序優先的關係,今年很多學科5A但作文6級分的學生,進了第一志願。至於
學科5A++但作文5級分的學生,參加第二次考試後,理論上繞了一圈還是會進第一志願。
這樣的後果是,明年在第一志願學校的課堂上,學生程度會拉開成兩個族群。一組是
會考可能只錯了4題、程度絕佳的學生,一組是會考可能錯了30題、程度沒那麼頂尖的
學生。
根據擔任高中教師的朋友的經驗,往年班上總有幾位因為原住民身份或偏鄉或各種因素
而加分錄取的學生。這些學生因為學業程度落後班上同學,很高比例會自暴自棄,老師
想幫都幫不上忙。
我很贊成教育部想打破明星學校迷思的理念,問題是配套工作一定要做好。目前最應該
做的,就是針對第一志願學校教師的緊急訓練。
必須讓教師了解未來一年要面對的學生,跟往年都不一樣。學生程度不再是全班只相距
幾分的均一狀況,亦不是國小常態分班的情況,而是全班分成兩個落差不小的族群,或
許該稱作『懸殊分班』之類的。
當一大群同學都抱怨教的太簡單,另一大群同學又抱怨聽不懂時,老師該如何處理?
如何讓落後的學生跟上大幅超前的同學,不至於喪志,是老師們在開學前就得做好的
功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