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4月5日,蔣介石去世,國民黨一代神話的結束,也是台灣民主運動的開始。
蔣介石死後,時任副總統的嚴家淦繼位,
但權力卻是抓在蔣介石之子,時任行政院長的蔣經國手上。
1978年,蔣經國由萬年國會投票選出,成為中華民國第六任總統,引起美國的不滿。
美國內部主張,若蔣經國將中華民國視為蔣家禁臠,
企圖建立蔣氏王朝,不願施行民主化,
未來將不排除放棄武力協防台灣並斷絕暗地裡在國際上的支持,
在1978年,美國基於國際情勢及不滿蔣家等多重因素下,暗地和中共商討建交事宜,
並在隔年的1979年1月1日,正式與中共建交。
但在1979年4月,美國和台灣簽訂「台灣關係法」,
提供台灣所需的自衛軍力,透過軍售及技術轉移,及建立半官方的機構來維繫台美關係。
從此以後,台灣形同美國的禁臠,
也因此,蔣經國主政時期,不得不逐步開放民主選舉,作為樣板以對美國交代,
但實際上,投票舞弊、買票、作票、投票所無預警停電的戲碼仍一再上演藉此操控選舉。
自1951年起,
與李萬居、郭國基、吳三連、李源棧、許世賢(張博雅之母,台灣第一位女醫學博士)
等五位省議員,合稱台灣省議會「五龍一鳳」的黨外民主鬥士郭雨新,
宣布投入1975年12月的第二次增額中央民意代表選舉,
參選第一選區(宜蘭縣、台北縣、基隆市)的立委選舉。
當年陳菊只有19歲,擔任郭雨新的秘書,
為了這場選舉,陳菊跑遍台灣大專院校尋找志願大學生,幫助郭雨新打這場選舉,
並找到當時還是台大哲學系學生的邱義仁,
及吳乃仁、林正杰、吳乃德、田秋堇、范巽綠、賀端藩....等人,組成助選兵團。
當時還在念書的這些年輕人,在助選過程中,見證了國民黨買票、作票等種種黑暗面,
對邱義仁等人造成很大的衝擊。
後來,郭雨新在國民黨暗中支持的三重幫林榮三的買票攻勢,
及國民黨提名的邱永聰非法競選、作票的情況下,以八萬多票落選。
當時,林榮三透過三重市長,宴請三重八十二個里長及地方人士,
並在投票日當天,由里長在投票所外公然發放香皂給選民。
(每位選民可拿到四塊香皂,當時每塊香皂市價為七元,而某家香皂公司,
在投票前一天,忽然大量賣出了三十萬塊香皂)
至於國民黨候選人邱永聰,則是要求宜蘭縣的小學,在選舉期間教學生唱
「邱永聰 為人忠 對建設 最有功 講政見 不落空 選七號 一定中」。
後來,當時為郭雨新助選的林義雄、姚嘉文兩位律師,
在選後代理郭雨新擔任訴訟律師,控告林榮三賄選、邱永聰違法競選,
但最後在法官以「選票不是你們可以隨便懷疑的」、
「黨政要員是你們隨便說要傳,就能傳來作證的嗎」的態度下,
訴訟案遭法院駁回。
隔年,林義雄、姚嘉文出版「虎落平陽」,將訴訟過程忠實記錄出書。
在老三台的時代,媒體掌握在國民黨手上,
黨外民主人士經常被抹黑為「暴民」、「通匪資敵」、「叛國者」,
為了打破媒體壟斷,黨外人士開始利用書報周刊及選舉文宣,
藉以反制媒體的汙名。
而這些書報周刊也經常被國民黨以「不法文件」認定,
沒收已印製好的雜誌,甚至連印製書刊的印刷廠也經常遭到警總的「關切」。
1950年出生在台北林口,1975年自台大數學系畢業後,赴美深造在1978年取得博士學位,
並在同年獲聘任教於卡內基美隆大學的陳文成博士,
雖人在國外,但對台灣民主政治發展非常關心。
1981年5月,陳文成返台探親,
卻因曾經捐款5000元美金給美麗島雜誌而被情治單位盯上,
1981年7月2日上午,三名警總人員手持「約談傳票」,將陳文成自家中帶走,
隔日清晨,陳文成被人發現陳屍在台大研究圖書館外的草坪,
陳文成的離奇身亡,警方調查後以「自殺」結案,
警備總部甚至對外宣稱陳文成是「畏罪自殺」。
陳文成命案成為國際焦點,
陳文成的妻子陳素貞後來重返美國,和卡內基美隆大學校長賽爾特會面,
後來賽爾特派該校的統計系系主任迪格魯和法醫魏契來台驗屍,
返美後舉行記者會,證實陳文成「死於他殺」。
美國國會後來為此舉行聽證會,使得「陳文成命案」成為國際焦點,
也讓國際社會見識到國民黨的胡作非為。
1979年的「美麗島事件」,導致當時的黨外精英幾乎全數入獄,
1980年「美麗島事件」受難家屬們投入選舉,紛紛高票當選立委、國代,
被視為台灣人民對「美麗島事件」的平反。
但1981年底的縣市長選舉及省市議員選舉,黨外陣營因黨外菁英皆已入獄,
黨外家屬已當選公職,出現了無人可選的窘境。
此時黨外陣營找上了當時為台灣人權勇敢站出來的「美麗島大審」15位辯護律師,
蘇貞昌曾回憶
「當時我和同為美麗島辯護律師的陳水扁、謝長廷等人,
在台北市松江路青商會旁的大樓會面,
我們都認為,美麗島事件,我們在法庭上,一個一個辯、一個一個救,實在來不及。
台灣要改革,還是要從根本的政治做起。」
於是三人有了共識,蘇貞昌回故鄉屏東縣參選省議員,
陳水扁、謝長廷則在台北市參選,
後來陳水扁、謝長廷兩人,和另一位同樣打算投入台北市議員選舉的林正杰,
在謝長廷的律師事務所開會討論,最後決定用「黨外、制衡、進步」的概念參選,
並提出「民主靠制衡、制衡靠黨外、有黨外才會進步」的標語。
這句標語也埋下了日後「民主進步黨」黨名的伏筆。
美麗島事件後,陳水扁、謝長廷、蘇貞昌、尤清等辯護律師相繼投入公職選舉,
而長期為黨外助選及隱身擔任幕僚的邱義仁、吳乃仁等人,
則企圖打破老三台的媒體壟斷,替黨外發聲。
1975年,黃信介、康寧祥、張俊宏、姚嘉文等人籌辦<台灣政論>雜誌,
開始探討解除戒嚴、解除報禁、解除黨禁等,讓國民黨相當敏感的主題,
但只發行到第五期就被國民黨警備總部以「煽動他人觸犯內亂罪為由」,遭到停刊。
後來發行的<這一代>、<新生代>、<潮流>等雜誌,也逃不過停刊的命運。
1979年,黨外發行了<八十年代>、<美麗島>雜誌,
集合學術界學者及新聞界記者,從事批判性的政論,對國民黨造成嚴重衝擊。
「美麗島事件」發生後,兩本刊物相繼被停刊,
但即使國民黨不斷查禁、沒收、威脅利誘,仍抵擋不了黨外雜誌陸續出版,
1981年,<政治家>發行,總編輯為鄧維賢
1981年,<進步>創刊,社長為林正杰,總編輯為林世煜
1981年,<深耕>創刊,主筆為林濁水、林正杰、林世煜
1981年,<關懷雜誌>創刊,發行人為周清玉,社長為謝長廷
1983年,<鐘鼓鑼>創刊,發行人為黃天福,社長為陳水扁
1984年,<自由時代>創刊,創辦人為鄭南榕,社長為陳水扁
1984年,<新潮流>創刊,發行人吳乃仁,社長為洪奇昌,總編輯為邱義仁...
自此黨外雜誌開始進入百花齊放的時代。
而後,這些雜誌專欄作家成立「黨外編輯作家聯誼會」(簡稱「黨外編聯會」)
1983年,黨外編聯會選出第一任會長林濁水,副會長邱義仁,
紀律委員鄭南榕、林正杰、謝長廷、蘇慶黎、劉守成等人,之後的改選,陸續選出
第二任會長張富忠
第三任會長邱義仁
第四任會長吳乃仁
第五任會長洪奇昌
1986年「民主進步黨」成立,黨外編聯會完成階段性任務,
而後,黨外編聯會在邱義仁等人的領導下,多人加入民進黨,
該組織即為後來人們所熟知的民進黨「新潮流系」。
邱義仁、吳乃仁、洪奇昌、林濁水等四人也被稱為新系四大老,
而當年在台大校門口拉邱義仁加入郭雨新黨外助選團的陳菊,則被稱為「新潮流之母」。
當前新系最耀眼的明日之星為現任台南市長賴清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