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車尾(tiau?-ts‘ia-bue`)──最後一名
例句1:“十四項建設,五輕「吊車尾」。”(1990.1.9.自立早報)
例句2:“亞洲四小龍出口貿易競賽,台灣「吊車尾」。”(1993.6.4.自立早報)
例句3:“在同地區、同經濟水準,歐盟坦承老早就給了香港、澳門、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國免簽證,台灣是「吊車尾」。”(2011.3.21.自由時報A13頁)
三則例句裡面的“吊車尾”是台灣話,讀做 tiau?-ts‘ia-bue`,意思是“最後一名”。
日治時代及二次大戰後一段時間的台灣的火車車廂跟現在的不一樣。車廂的門在頭尾兩端,在行駛中車門一般是開著的,門下有踏板。那個時候很多人利用火車上下班及上下學(現在也是一樣),而在日治時代火車到站、離站的時間是很準的,偶而有誤,也是幾分鐘的事情,台灣話叫做“慢分(ban?-hun)”,但在戰後改叫“誤點”。“誤點”是從大陸帶來的語詞,大陸的火車大概是一誤就以“點鐘(小時)”計算的了。
火車到站、離站的時間很準,偏偏有些人不準時到車站候車,常常在火車?動後才慌慌忙忙衝進月台,最後一節車廂剛好從前面經過,於是伸手抓住車廂後端的門外的扶手,跟著火車跑幾步後,跳上火車,一腳或雙腳落在門下踏板上,因為車廂內人多擠不進去,人只好就這樣斜掛在列車最後一個車廂的最後一個門外,到下一站再說。這種情形台灣話叫做“吊車尾(tiau?-ts‘ia-bue`)”,意思是身體吊掛在火車列車的尾巴(最後一個車廂的後端門外)。由於“吊車尾”的人是最後一個上車的人,“吊車尾”也就用來比喻“最後一名”。例如考試放榜,榜單最後一名也叫“吊
車尾”考上。
在台灣“吊車尾”已經成為國語詞彙之一。
五樓從小吊車尾
八卦板務請到 Gossippicket 檢舉板詢問
a.張貼問卦請注意,內容是否過少,是否有專板,本板並非萬能問板。
b.一天只能張貼 "兩則" 問卦,自刪及被刪也算兩篇之內,
超貼者將被劣文,請注意!
c.本看板嚴格禁止政治問卦,發文問卦前請先仔細閱讀相關板規。
(↑看完提醒可刪除ctrl+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