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媒體來源:
蕃薯藤
2.完整新聞標題/內文:
張志軍今訪台 中國模式嚴管採訪
自由時報-2014年06月25日 上午07:10
〔自由時報記者彭顯鈞、姚介修/綜合報導〕中國國台辦主任張志軍今抵台訪問,中國才有
的「專屬採訪證」、「場次證」、「隨車採訪」等媒體採訪管制,這次不僅又移植台灣,主
辦的陸委會甚至更為嚴格管控,引發箝制新聞採訪自由的爭議。
限制重重 勝陳雲林來台
成為第一位訪台的國台辦主任,張志軍此行政治象徵濃厚,也受到國內外媒體高度關注,已
有四百多位記者報名採訪。過去中國海協會長陳雲林來台時,採取發放專屬採訪證、事先登
記等做法,已讓台灣媒體大開眼界、抱怨連連;這次張志軍的採訪限制,嚴格程度更是前所
未有。
在中國,對媒體的限制相當嚴格,公開活動不僅管控採訪證,還要區分「場次證」,沒拿到
場次證,就算有採訪證一樣不能採訪。採訪一場活動,台灣媒體經常需要掛著五、六張證件
。
沒拿到場次證 不能採訪
這次,陸委會安排採訪事宜也向「中」看齊,雖說台灣是新聞自由國家,不會限制媒體採訪
;但卻罕見地以北部、高雄、台中為區分,發放「分區採訪證」,甚至,每個分區、每家媒
體還有人數上限,與過去只要有採訪證就能採訪的慣例,大不相同。
陸委會也以場地狹小為由,要求媒體以抽籤方式發放「場次證」,導致有採訪證的媒體依然
無法採訪,外媒則受到更多限制,採訪機會更少。這次,甚至安排採訪車輛「一車到底」,
採兩車跳點方式採訪,而一車只能容納廿六人,等於變相壓縮採訪人數,自行前往的媒體則
未必能入場採訪,種種限制採訪的做法前所未見。
變相壓縮採訪 前所未見
就兩岸過去的互動經驗,雙方有「當地國」擁有較大採訪空間的慣例,但這次中國管制媒體
的特殊做法,不只再次搬到台灣,還比過去更為嚴格,台灣毫無「當地國」的優勢與空間,
有媒體戲稱為「具中國特色的台灣新聞自由」。
張志軍這次四天三夜的行程相當緊湊,今天下午在桃園機場旁的諾富特飯店與陸委會主委王
郁琦進行「兩岸事務首長會議」,廿六日在新北市參訪,廿七日南下高雄,廿八日轉赴台中
市,最後參訪鹿港天后宮,就結束行程離台。
為因應今天這場「王張會」,據了解,維安已提升到國安層面,航警局召開勤務會議,機場
華航園區全面管制進出人員,航警局出動一○五名警力加入維安戒護工作,若有需要,也會
動員約五百名警政署準備的機動警力支援。
3.新聞連結:
http://n.yam.com/tlt/politics/20140625/20140625377766.html
4.備註:
正取:中天、中視、中國時報、聯合報....
其餘備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