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媒體來源:
聯合新聞網
2.完整新聞標題/內文:
udn / 國內要聞 / 張志軍首度訪台
抗議相隨 張志軍:各種聲音 我都聽到了
【聯合報╱本報記者林河名】
2014.06.26 03:05 am
兩岸分隔六十五年,大陸國台辦主任張志軍到訪,不僅象徵兩岸接觸逐漸脫掉白手套,更
有走向官方及對等意義。相對於兩岸關係的進展,標榜民主、自由的台灣,除了以抗爭凸
顯不同聲音,還能讓張志軍看到什麼風景?
六年前,當時大陸海協會長陳雲林首次來台,抗議行動如影隨形,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帶頭
上街,還被冠上「暴力小英」之名。昨天張志軍來台,抗議規模雖已大不如前,卻還是雜
音不斷,太陽花學運領袖甚至衝到飯店「舉紅牌」。
今年三月以來,兩岸服貿爭議不斷,以及對岸「台灣前途由全中國人民決定」的發言風波
,兩岸關係又生波瀾。但從實質面看,張志軍來訪,主要是今年二月「王張會」的回訪,
既是基於禮貌,也為建立兩岸事務首長的互訪機制,「王張二會」還獲致人道探視及旅客
中轉等重要共識。
張志軍來訪,不但民進黨籍行政院前院長謝長廷支持兩岸官方互動,另位行政院前院長游
錫堃也說,在全球化浪潮下,任何人都擋不住交流。台灣不是一言堂,不同意見的人民大
可對張志軍來訪表達不滿,但民主多元的台灣,絕對不只這種抗議聲音。更何況,官方對
等交流,不正是在野黨念茲在茲的「主權尊嚴」?
在抗議聲中展開的王張二會,王郁琦致詞說,「希望陸方要理解台灣的民主憲政體制及政
治生態」,明示台灣言論多元的特色;張志軍也早就意識到,兩岸關係向前邁進,必然觸
及更深層次,遇到「這樣和那樣的問題」。
昨天王張二會的諾富特飯店,確實圍著蛇籠,卻是基於維安使然;面對抗議聲,張志軍大
方說,「各種聲音我都聽到了」,顯然也非無動於衷。
官方交流這一步,兩岸已等了六十五年。民主多元的成熟社會,在呈現不同聲音之後,也
該展現「這樣和那樣的風景」。畢竟,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不僅是大陸媒體的報導專題
,真實台灣更有迷人之處。
3.新聞連結: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4/876515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