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媒體來源:
APPLE DAILY
2.完整新聞標題/內文:
掰了? 外資示警台科技業
長期不再具競爭力 除非產業整併或政策干預
2014年06月27日
巴克萊預警,台灣科技產業面臨中國廠商的崛起,長期恐不再具有競爭力。陳恒芳攝
很難樂觀
【陳俐妏╱台北報導】中國市場對台廠的雙面刃效應逐漸顯現,巴克萊證券團隊聚焦中國
和台灣IT(資訊科技)產業後市,預警台灣ODM(委託設計製造)產業面對中國薪資成本
上漲,長期恐不再具競爭力,除非產業發生整併或政策干預,否則對台灣科技產業難以樂
觀看待。
巴克萊證券團隊出具1份長達145頁的產業趨勢報告,以「Hello, China; Goodbye,
Taiwan?」(中國,你好;再見了,台灣?)為題,點出兩岸產業競爭態勢,台灣廠商面
對的逆風困境。
巴克萊看台灣、中國產業供應鏈概況
產業市佔比日益拉近
報告中指出,台灣和中國廠商在電聲元件、電池、電纜、光學鏡頭、機殼和內部機構件、
手機天線、LED(發光二極體)、ODM/EMS(電子專業代工)、PCB/FPC(印刷電路板/軟板
)都呈現競爭態勢,搶佔全球總產值1255億美元(約3兆7650億台幣)的市場,其中電池
、電纜、外殼/內部構件、LED、ODM、PCB等產業市佔,台灣優於中國,但其他類別其實市
佔比相近。
若不考量今明年各廠動能,巴克萊分析,2010~2013年台灣和中國廠商在營收年複合成長
率、毛利率成長趨勢,其中營收呈現衰退的(低於0%),10家廠商中台廠就佔9家,低成
長(0~20%)的10家廠商中,台廠有5家,而高成長(高於20%)的24家廠商中,台廠僅佔6
家。
巴克萊指出,中國以往提供台灣電子硬體廠商低成本製造的環境,隨著薪資上漲、人民幣
升值,已逐漸不符合成本效益,此外,中國廠商市佔率提升,較台灣廠商脫穎而出,像是
蘋果供應鏈中,就有相當的中國廠商入列。
政令扶植不產生作用
台灣產業下一步該何去何從?巴克萊說明,從台灣面臨的政策僵局和學運等,顯示出台灣
當局對於透過政令來扶植科技產業已陷入困境,台灣產業在缺乏創新措施、面對產業持續
因價格戰整併,經濟規模無法改善,長期來看很難樂觀。
瑞銀亞太區下游硬體首席分析師謝宗文認為,台灣供應鏈在高進入門檻的產業仍有優勢,
例如鏡頭廠、金屬機殼等,不過中國廠商在伺服器、物聯網等企業,已有與國際並駕齊驅
的味道了。
中國廠商積極拼技術
謝宗文也說明,以聯想來看,投資技術不遺餘力,有技術也有通路,且中國品牌也意識到
不能單靠內需市場,而華為砸錢不手軟,在歐洲有一定的知名度,TCL在歐洲和南美洲也
有斬獲,都是中國廠商優勢。
3.新聞連結:
http://ppt.cc/m-ox
4.備註:
(一個人一天只能張貼一則新聞,"被刪"或"自刪"也算額度內,超貼者劣文"請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