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轉錄自 PublicIssue 看板 #1JhQUCaP ]
作者: kakakaka (卡四) 看板: PublicIssue
標題: [分享] 愛沙尼亞「唱歌獨立」對台灣的啟示
時間: Sat Jun 28 01:19:06 2014
愛沙尼亞「唱歌獨立」對台灣的啟示
2014-06-27 11:48
[完整介紹]
陳順勝
長庚大學退休教授 神經內科專科醫師 精神科內科專科醫師 職業醫學專科醫師 前台灣神
經學學會理事長 台灣醫學史學會理事長
一個和台灣處境類似的國家,不用武力,而是用「歌唱」完成獨立建國,一個人口不到
130萬的國家,在俄羅斯軍隊佔領下,在蘇聯老大哥強力反對下,愛沙尼亞獨立了。
在波羅的海三小國中,愛沙尼亞是面積最小,卻是經濟實力最強的國家,網路Skype即源
自於此,這裡已被視為矽谷的延伸,也是歐洲資訊技術發展最活躍的國家。首都塔林
Tallinn舊城區在1997年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是歐洲保存最完整的中世紀城市之一,分上
、下城區,地勢較高的圖姆皮(Toompea) 上城區,易於防守,屬於統治階層與貴族的活動
領域。
5月27日當我來到愛沙尼亞的首都塔林,愛沙尼亞的朋友迫不及待地告訴我,他知道台灣
人想脫離中國的魔掌威脅,成為不屬於中國一部分的獨立國家。他告訴我,您們不必要武
力與戰爭,學習舉世聞名的歌唱革命──愛沙尼亞以歌唱代替暴力,勇敢爭取獨立建國的
故事。他是台灣與中國通,他知道台灣學運期間五月天的「起來」歌詞,也會唱中國國歌
義勇軍進行曲中的「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我們好像他鄉遇故知,一整天談了許
多,我體驗到愛沙尼亞人對台灣關心的熱忱。
愛沙尼亞,一個西向波羅的海、北向芬蘭灣,南面和東面分別與拉脫維亞和俄羅斯接壤的
小國。自13世紀起被丹麥和日耳曼人的利窩尼亞騎士團征服後,愛沙尼亞曾多次受北歐列
強包括丹麥、瑞典、波蘭統治,並在18世紀時遭俄羅斯兼併。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愛
沙尼亞完成了第一次的國家獨立,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卻又不幸遭到俄羅斯併吞
,命運的坎坷台灣很類似。
即使邁向獨立之路坎坷不斷,愛沙尼亞的人民始終不放棄希望,並積極尋求獨立的可能。
不同於其他國家所採行的武裝革命,愛沙尼亞國民以己身特有的文化—音樂,作為推行獨
立運動的根基。於1988年11月9日的這天,數萬名愛沙尼亞歌唱音樂工作者與民眾聚集於
首都塔林的歌唱場,以非暴力抗爭的合唱方式抗議蘇聯統治與爭取民主獨立,大聲歌詠傳
奇的歌唱革命(Singing Revolution)序曲。最終,藉由蘇聯垮台的契機,愛沙尼亞成功地
譜出獨立樂章。而有愛沙尼亞的「歌唱革命」歷程。
和台灣的228事件一樣,蘇聯從1940年佔領愛沙尼亞之後,屠殺了數千個社會菁英,人民
在白色恐怖中,隨時可能被殺或送去西伯利亞的「古拉格集中營」飽受肉體和精神的拷打
,目的就是要消滅種族。1941年德國納粹佔領愛沙尼亞,三年後德國撤退,蘇聯又返回佔
領,從1949年5月起,蘇聯開始向西伯利亞流放愛沙尼亞人,並遷入俄羅斯人,以改變該
共和國的人口結構。愛沙尼亞人在該共和國內的比例已從1941年的90%,2014年下降至70%
,俄羅斯人增至25%。土地被收歸國有,不服者被送去西伯利亞,目的想併吞愛沙尼亞成
為附庸國。
愛沙尼亞人自古有著「歌唱」的傳統,出現過許多世界著名的作曲家,自從19世紀開始第
一個「歌唱節」之後,每五年就舉辦一場大型的「歌唱節」活動。祖先留下雋永有意義的
民謠,歌詞裡盡是愛鄉愛土愛國的內容。在「歌唱節」的最後一首歌是「我們的故鄉、我
們所愛的土地」,數萬人一起唱,歌詞是:「過去、現在和未來,讓我們體認我們是愛沙
尼亞人,我們有偉大的文化,我們是一個國家。」他們的信念就是「我們人雖少,所以必
須強調我們的存在。」這歌唱撫慰了人心,帶來希望和信心。
1969年的歌唱節場合,蘇聯不准他們穿傳統的服裝,不准唱他們的「最後一首歌」,可是
台上台下置之不理,一遍又一遍地自動唱著「祖宗之地、我愛斯土」,最後才請一個指揮
上台指揮,昭告天下:「我們是一個國家,精神不死,唱歌維繫了國魂!」
1985年戈巴契夫上台改革,在1987年數千人參加示威遊行,訴求政府誠實公開所有的歷史
案件。活動都是由青少年發起,在廣場聚集很多人,十萬人唱歌如同只是一個人唱一般整
齊。平時不准拿國旗,那一晚卻是旗幟飄揚,他們用微笑和歌聲重新詮釋的「革命」的偉
大,沒有暴力、憎恨!
1988年9月由「人民陣線」舉辦的音樂會,總共有30萬人參加,鼓舞著每個人可以如同祖
先一般自由幸福!1989年上百萬人站出來,手牽手環繞六百公里的長度,四個月之後,蘇
聯才宣告「當初非法佔領愛沙尼亞的事實」。
回顧國府是在1937年與愛沙尼亞建立公使級外交關係,1940年因蘇聯吞併愛沙尼亞而結束
關係。
2003年12月28日,在新竹市台聯新竹市黨部舉行成立大會。李登輝說,台灣應效法波羅的
海三小國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的經驗,以人民的集體力量,加速走出獨立建國的
台灣正途。
2007年12月07日陳水扁在「再見,蔣介石!」演説中,提及1991 年蘇聯解體後,列寧格
勒改回她的原名聖彼得堡,東柏林的馬克斯─恩格思廣場也改回Schlossplatz 廣場,波
羅的海三小國的愛沙尼亞也將蘇聯紅軍勝利紀念碑拆遷。為什麼要有這些改變,因為必須
誠實的面對過去的歷史,對於威權統治之下所有的不公不義,不願再沉默以對、視而不見
。
2011年的近三年,愛沙尼亞議員來台灣訪問後之感言,指出對於積極支持台灣的人來說,
「馬政府傾中加速,我們的努力成空。已經不能信用,也無法針對台灣發表意見」。表示
他們與波羅的海及俄羅斯對台灣的失望是來自於當今政府的傾中。
台灣人也是愛唱歌的民族,我們的卡拉OK幾乎成為國民閒暇的重要活動;同樣在中國出現
的場合,就不准拿出國旗,我們希望台灣會是遠東的愛沙尼亞,全民走出來用唱歌,春自
己喜歡的旗幟,爭取台灣是獨立於中國之外的國家,不讓我們愛沙尼亞的友人失望!
===
http://goo.gl/GOxdWx
愛沙尼亞 獨立建國 的感人故事~完整紀錄
看這篇文章有點小小的眼睛泛紅。
地球上有另一個國家因為有跟台灣差不多命運,也支持著台灣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