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媒體來源:三立新聞
2.完整新聞標題/內文:
記者徐慧倫、諸宇泓/綜合報導
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在6月29日簽署滿4週年,但是實際成效如何呢?馬總統當
時誇口,簽了ECFA之後,台灣貨品出口到中國,一年可以減免關稅90億美元,相當於2700
億台幣的關稅,但實際上4年累積下來,只減了400多億,連預估值的3分之1都不到,有寢
具業者就透露,過去2年多,至少有3、40家同業生意做不下去早就關門,還有汽車材料業
者說,過去4年,出口中國起碼少了3成。
寢具店老闆黃光藝好憂心,去年營業額只有400萬,簽了 ECFA後業績直下下滑,跟10年前
相比10分之1都不到。但寢具業不是唯一的受害者,汽車材料業老闆直言, 生意也快做不
下去。
新北市汽車材料公會蕭智文表示,競爭力輸光光原因就是簽署ECFA後,台灣貨品不能透過
以往的小三通運輸,得正式報關,不只運費貴一成,營業稅加關稅,成本還要再多花3成
,重重關卡,讓台灣本土產業外銷中國難上加難。
產業唉唉叫,檢視馬政府誇口的好處一項一項都跳票,簽ECFA四年來減免關稅420億,跟
當初喊的2700億關稅差很大,根據立法院報告,台灣產品在中國市佔率只有9%,是2006年
來最低紀錄。
成大法律系教授許忠信則認為,ECFA是一個架構性協議,按照世界貿易組織的規定,本來
就有10年的時間可以慢慢執,過度期間的開放都是委由台灣跟中國去進行。
但ECFA 簽署四年,台灣經濟效益看不見, 眼看政府還要強力讓服貿與自經區闖關,台灣
產業苦頭已經吃不少,反問官員們配套措施在哪裡?(整理:實習編輯黃慧媺)
3.新聞連結:
![]()
4.備註:
下方護航留言我看不太懂他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