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媒體來源:
國際日報
2.完整新聞標題/內文:
林毅夫:中國維持社會穩定需解決腐敗收入不均問題
1 收入問題
為何高速增長帶來收入分配和腐敗問題
收入不均和社會腐敗會讓低收入人不滿,讓中等收入人不滿。環境污染,大家都不滿,但
是更不滿的是高收入人群。
古語講“不患寡而患不均”,中國過去35年的高速增長,中國社會每個人都得到好處。我
是研究農村經濟開始的,中國各地城鄉我跑得比較多。不管是窮鄉還是僻壤,現在的生活
都比30多年前好多了。
上世紀80年代,我去寧夏調研,有些農民家裏全家只有一條褲子穿,大姑娘看到生人往家
裏跑,出來辦事才穿上一條好褲子。現在跟過去比都改善了,我沒有看到生活比上世紀80
年代差的地方。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不滿?是因為別人比你發展更快、改善比你更多了,這
說明不均,是很大的問題。
收入不均跟腐敗問題很嚴重,會讓這個社會制度失掉合法性。收入不均和社會腐敗會讓低
收入不滿,讓中等收入人不滿。環境污染,大家都不滿,但是更不滿的是高收入人群。所
以造成低收入人不滿,中等收入人不滿,高等收入人也不滿。在這種狀況之下,應該怎麼
解決這個問題。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確實是與時俱進來解決這些問題
的方向和措施。
為什麼我們高速增長在人類經濟史不曾有過,反而出現收入分配和腐敗問題越來越惡化呢
?改革開放前大家很窮,都一樣窮,當時腐敗的機會也不多,很多東西都要憑票供應,有
錢也沒有用。現在為什麼收入分配和腐敗的問題這麼嚴重?根本原因就是改革開放所採取
的措施。
中國改革開放是採用一種漸進方式,而不是像蘇聯東歐那樣採用“休克療法”,把整個經
濟系統當中的計劃經濟所形成的扭曲一次性消除掉。中國當時採取是“老人老辦法、新人
新辦法”。對傳統那些沒有比較優勢和競爭優勢產業,繼續給予必要保證;放開傳統受到
抑制,具有一定比較優勢、勞動密集型產業,放開給鄉鎮企業、私營企業和外資企業來進
入。這種方式和休克療法比較起來,前蘇聯和東歐的“休克療法”導致經濟崩潰停滯、危
機不斷,中國這種漸進雙軌的方式取得了經濟穩定和快速增長。但任何問題都有兩面性,
經濟穩定和快速增長,帶來的就是現在我們所看到收入分配問題和腐敗的情形。這裡我也
必須講,前蘇聯和東歐這些國家,收入分配比我們還惡化,腐敗比我們還嚴重。所以,我
們看問題時不要光看到我們的問題,就認為另外的方式更好。
為什麼呢?在計劃經濟時代,我們形成了大批資本很密集、技術很先進的產業,但這些產
業和國外相比不具有比較優勢,在開放競爭中很難存活。在中國是這樣,前蘇聯和東歐也
是這樣。前蘇聯和東歐,這些企業也是靠保護和補貼存活,休克療法是將保護和補貼一下
子取消掉,好像“畢其功於一役”。問題就是,一下子取消掉之後,大量的破產、大量的
失業會造成社會不穩,同時,政府也不願意讓這些企業都破產,因為這些產業和國防安全
有關,於是在休克療法、私有化以後還要繼續給予保護補貼。
到底是在私有化時給保護補貼會多,還是在國有化時給保護補貼會多?上世紀90年代包括
北大都有過相關爭論,世界上也有不同的看法。很多人的看法是,因為它們是國有企業,
所以要給予保護補貼;我的看法是給予保護補貼是因為它們不具有比較優勢而又非要存在
不可。
我認為,國有化時政府給予的補貼反而會少,因為國有時廠長、經理是國家員工,不給保
護補貼我活不了,要保護補貼頂多可以多吃、不能多拿,多拿了政府會把他抓起來判刑,
嚴重的話還可以判死刑。如果它是私有,同樣理由你不給我保護補貼,我活不了,拿了保
護補貼後裝到自己口袋不是天經地義嗎?那肯定是私有化的保護補貼更多。
這是在上世紀90年代初當時的理論判斷,大量的實證經驗證明這一點,那你要給保護補貼
的話,就會有很多機會產生“尋租”,“尋租”就會產生腐敗的現象。前蘇聯和東歐的腐
敗現象不是比我們還嚴重麼?給補貼的話就等於轉移支付,那些壟斷集團就是最有錢人之
一,這樣收入差距就越來越大了。2 腐敗問題
打破“尋租空間”,取消“保護補貼”
像電信、像交通、像銀行業的壟斷,有壟斷就會有壟斷利潤,有壟斷利潤就會進行尋租。
維持這些保護措施帶來的代價就是在經濟快速發展的過程中,腐敗和收入分配差距越來越
大。
國內也是一樣,在雙軌制時候確實為了讓不具比較優勢的國有企業能夠生存,不得不給它
保護補貼。在金融上面進行抑制,就是以大銀行、股票市場作為金融體系的核心,大銀行
基本上都是給這些大企業提供融資服務的,資金價格是低於我們這個發展階段應該有的資
金價格,很多上市老闆把募集來的錢當成賺來的錢。這些大企業都會得到補貼,那是誰補
貼它們?就是這些把錢放到金融體系而得不到金融服務的小農戶、小企業,有的在服務業
,有的在製造業。相對窮的人補貼相對富的人,收入差距就會越來越大。為了拿到這個補
貼,當然你就會去行賄受賄,於是收入分配差距越來越大,腐敗現象越來越大。
資源產品也是一樣。按照憲法規定,礦產資源屬於全國人民所有,但不是全國人民一起開
採。1983年前沒有問題,開採的企業都是國有企業,開採權基本上是免費取得的,產品賣
的價格也很低。1983年以後,礦山企業進行改革,民營企業可以進入,外資企業也可以進
入,允許多種所有制競爭;1993年後,資源價格和國際接軌,但是取得開採的稅和費非常
低。比如說,這個礦可能有幾十億、幾百億,取得這個開礦權也不過是幾千萬,拿幾千萬
就能夠獲得幾十億、幾百億元的資產,誰都要想辦法得到。造成的問題不僅是收入差距越
來越大,而且是尋租腐敗的普遍。我們經常在媒體上看到,山西一些地方的地礦局長幾年
就可以積累幾十億元資產。這就是尋租來的,就是腐敗。
還有一些服務業的壟斷,像電信、像交通、像銀行業的壟斷,有壟斷就會有壟斷利潤,有
壟斷利潤就會進行尋租。在過去,在轉型過程當中,因為當時有一些資本很密集而又無法
缺少的行業,如果不進行保護的話,就無法存在。維持這些保護措施帶來的代價就是在經
濟快速發展的過程中,腐敗和收入分配差距越來越大。
現在,我覺得應該可以把這些保護補貼取消掉。“此一時,彼一時”,當時我們是低收入
國家,一直到2003年我們都還是低收入國家,現在已經是中等偏上收入國家,資本已經不
是那麼短缺。原來不具有比較優勢的行業,現在已經具有比較優勢。
釜底抽薪的解決方式就是像十八屆三中全會所講“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上起決定性作用”。
什麼是決定性作用?就是價格由供需來決定,而不是由行政計劃來決定。如果金融的價格
,比如說利率放開,貸款利率和儲蓄利率放開那就沒有補貼了,沒有補貼就不會有尋租,
儲蓄者就可以得到足夠的回報。資源稅費提高到國際水準,那麼資源就變成一個正常性的
行業,就不再是一個暴利行業。然後,將因為減少補貼而獲益的政府財政支出用於社會福
利等各方面的改善,這樣就會釜底抽薪地解決收入分配不均和腐敗現象。
3 環境問題
中央協調解決“囚徒困境”
用中央政府的權威把各個地方政府都找來,如果各地都執行,那麼“囚徒困境”不就打破
了嗎?大家都執行,就不存在我執行我吃虧。我覺得我們可以利用社會主義優越性,這個
問題可以得到緩解。
另外一個問題就是污染問題,這個問題大家都很關注。但在這點上,我們也必須實事求是
,因為經濟發展是一個技術產業結構不斷調整的過程。一個國家開始時,一定以農業為主
生產非常分散,能源的使用和排放非常少,經濟發展以後進入到製造業,能源使用的密度
高,排放密度高,而且又比較集中,所以污染會比較嚴重。經濟發展再繼續發展進入到服
務業,服務業能源使用密度低、排放少,再加上經濟進入高收入階段,資金充裕,所以環
境治理能力強。
一般來講,環境一般是開始破壞以後才開始治理和完善的。老工業化國家如英國、德國、
美國、法國是這樣子的,新工業化的經濟體像日本、像南韓也是這樣,我們沒有辦法違背
人類發展的自然規律。環境問題即使不喜歡我們也要面對,但是我覺得我們還可以做得更
好。
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點,現在的技術應該比三十年前、五十年前的技術好,排放密度可
以下降。第二點,我們環保執行有很大問題。國家和地方都有環保標準,也有環保部門,
各個地方在投資的時候必須按照環保標準提供減排設備和排污設備,不然,你不能建設,
不能夠開工,但是問題在於有了設備你用不用?從企業的角度來講,用了以後成本會增加
,能不用則不用。但問題是有的地方不願意監管,真的監管企業經營成本就提高了,誰監
管得嚴,誰就會吃虧。這裡邊就會出現我們經濟學中所講的“囚徒困境”。
如果你到工廠去看,這些排污設備情況怎麼樣,但是什麼時候用?只有來檢查時候用,我
當政協委員時去考察,那些火電廠、煉鋼廠知道我們政協委員來檢查,車隊遠遠還沒到的
時候冒著黑煙、白煙,等到我們到的時候黑煙、白煙就沒有了,等到我們在現場檢查,他
說這是德國進口設備。但是我們車隊走了幾公里以後,一望煙又冒起來了,這絕對不是假
話,是我親眼所見。
所以,一方面,我們心理必須有準備,這些污染的問題我們不能理想主義,不能說手上拿
著蛋糕,同時又要把它吃掉,同時手上還要有蛋糕。但是我們可以做到比現在更好,怎麼
樣做得更好,用中央政府的權威把各個地方政府都找來,過去的事不管,從今天開始哪個
地方不執行,哪個地方政府領導下臺。如果各地都執行,那麼“囚徒困境”不就打破了嗎
?大家都執行,就不存在我執行我吃虧。我覺得我們可以利用社會主義優越性,這個問題
可以得到緩解。
本文根據林毅夫教授在北京大學曹鳳岐金融發展基金主辦的經濟與金融高級論壇(92期)演
講錄音整理,有刪節。
□林毅夫(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教授)
3.新聞連結:
http://www.chinesetoday.com/big/article/893739
4.備註:
幻滅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