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民主之路,未來更坎坷
紐約時報 http://cn.nytimes.com/china/20140703/c03hongkong/zh-hant/
KEITH BRADSHER 2014年07月03日
香港——周二舉行的一場支持民主的遊行中,主要由年輕人組成的洶湧人潮顯示出,在這
個實行自治的中國城市,民眾有決心維護和擴展英國統治時期繼承來的自由。但遊行也暴
露出了未來可能出現的更多挑戰。
抗議者沒有訴諸暴力,暴力會給本地政府提供借口,更堅定地作出回應,可能還會損害更
廣泛的公眾支持。但在遊行結束後舉行的一場通宵靜坐中,警方在不到四個小時的時間裡
驅逐和逮捕了511名抗議者。這麼快的速度表明,他們可能已經為應對更大規模的靜坐,
做好了準備。一些民主倡導人士正構想在今年舉行大規模的靜坐。
然而,儘管抗議者以行動證明,政府稱他們的活動會造成混亂的警告是錯誤的,但是他們
文明的舉止也可能讓人認為他們是可控的,因而會局限他們能帶來的壓力。
示威者的年輕也可能使他們更難與本地政府及其在北京的後盾達成妥協。涉及的主要問題
是,在2017年的下一屆選舉中,誰能競選這個地區的行政長官。這個問題是周二遊行的焦
點,也是上月舉行的一場非官方公投的主題。近80萬香港民眾參加了那場被北京認為非法
的公投。
學生們和20多歲年輕人普遍支持一項呼籲由公眾提名行政長官候選人的計劃——這被稱為
公民提名。這個想法遭到了北京的中央政府及其盟友的拒絕。
年歲更長的香港人則傾向於支持一種折中方案。該方案會保留香港的小憲法《基本法》授
權的提名委員會,但會讓該委員會變得比北京希望的更多元化,接受更廣泛的候選人。
周三下午,曾在英國1997年將香港歸還中國前後的港府中擔任二號人物(政務司長——編
注)的陳方安生(Anson Chan)發表了講話。講話結束後,在被問及香港政治里的中間派是
否正在削弱時,她很直白地回答道,「我不得不說,我同意這個說法。」
作為這裡最有影響力的民主倡導人士之一,陳方安生提到,在斷定民主派陣營中,對公民
提名的支持很普遍後,香港立法會關鍵的親民主議員湯家驊(Ronny Tong)放棄了自己重組
提名委員會的計劃。
陳方安生稱,自己依然支持成立一個有寬泛規則的提名委員會。這些規則將允許所有立場
的候選人,而不僅僅是得到北京首肯的那些人出現在選票上。她主張,這種程序上的折中
依然有可能實現全面民主的目標。
親北京的本地強硬派,對香港政治中間派的削弱感到高興。他們對香港政府過去願意與民
主倡導人士達成妥協的態度提出了指責。
「香港民眾中出現了明顯的分化。這裡沒有中間立場可選。你要麼就支持我,要麼就反對
我。」劉迺強(Lau Nai-keung)說。他是影響力極大的香港基本法委員會的六名香港成員
之一,該委員會由中央政府領導。
劉迺強說,中國領導人絕不會接受公民提名。他說,「根本不可能。你沒法逼迫北京接受
這種做法。」
談到此次遊行的聲勢是否已經大到足以改變香港或北京的政治考量,香港過渡期研究計劃
(Hong Kong Transition Project)主任戴高禮(Michael DeGolyer)的表達頗為謹慎。這個
由學術界開展的項目研究的主題是香港從英國殖民地變為中國領土的政治演變。
戴高禮說,「這是一場大遊行,不過,不是每個人都會被這場聲勢浩大、人潮洶湧的遊行
鎮住。」
組織者估計有51萬人參加了遊行,而警方統計,在8小時遊行中任一時刻的最高參與人數
為9.86萬人。警方沒有嘗試估算參與者的總人數。
周三,隨着警方驅趕並拘捕靜坐抗議者,產生了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今後的抗議是否還
會如此平和。
可以肯定的是,警方在周三早晨顯示出了要拘捕大量民眾,而不是僅僅把他們推到封鎖路
段之外的新意願。周三因被指阻撓警方和非法集結而被拘捕的511人中,有364人受到警告
後被釋放。不過,有18人提交保釋金才得以釋放,到日暮時分,警方依然扣押着129人。
親北京的陣營樂見此次鎮壓行動。基本法委員會委員劉迺強說,「我認為,這是明智之舉
,因為傳達清晰的信號能更有效地引導公眾的預期。我想此舉能防止日後出現麻煩。」
此次抗議的背景是內地的政治環境日漸壓抑,隨着習近平迅速鞏固權力,被扣押的內地維
權人士和其他人士出現增加。一些香港示威者,尤其是人數有限的年長示威者表示,他們
力圖在此刻發出更強大的政治聲音,而如果說此時的政治環境和以往有何不同,那就是或
許正變得日漸黑暗。
今年45歲的金屬工人加里·方(Gary Fong)在參加周二的遊行時表示,「我只想通過遊行
盡心而已,哪怕它不會有多大用處。誰知道呢?這也許是我們最後一年獲准參加遊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