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卦] 有沒有儒家思想害死人的八卦?

作者: amidha (東岐明)   2014-07-04 20:52:07
※ 引述《heisego (海瑟戈)》之銘言:
: 至於另外一個重點就是執守中道(允執厥中),不要太過偏於某一方立場。
: (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論語 里仁》)
: (過猶不及《論語 先進》)
: 主張中庸跟孔子被易經影響也有關係,認為自然界的規律就會自我修正。
: 然後大學的八目,說穿了就是自我要求跟自我鍛鍊,
: 透過增長知識(格物致知)來端正自己的想法(誠心正意),就是「修身」,
: 把自己先做好之後,再推廣出去,就是齊家治國平天下。 大學重點就這樣。
: 所以中庸跟大學合在一起,就是用真誠的態度在對待自己,以及對待社會。
: 自己如果能力夠強,就要去主動改善社會。
關於「中庸」與「格物致知」,簡單說明如下:
「中庸」所謂「中」,並非是指不偏不倚持守中間的不極端立場。
這種說法是後世儒者的誤解,例如宋儒程頤所言:『不偏之謂中』。
「中」是《尚書》所謂『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的「中」。
這是指自我深入的內在心性。什麼樣的內在心性呢?
正是《中庸》所謂『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但這句話也長久被後世儒者誤解!
所謂『喜怒哀樂之未發』並不是指沒有情緒波動的平靜心態,
而是指不落於喜怒哀樂的能覺能知的自我心性。
舉例來說,你的心境有喜怒哀樂及種種念頭不斷生滅變化,
可你這個能覺能知那些喜怒哀樂變化的心,並不落在那些變化裏。
就好像你看到聽到週遭生活環境種種的嘈雜事物,可是你並不在那些事物裏。
你若能持守這個不落情緒念頭的心性去觀察內心外境的變化,才容易不受外境事物所擾。
所以《中庸》又說『發而皆中節,謂之和』,這句話也長久被誤解。
此話之「中」,不可念為ㄓㄨㄥˋ,而應念為ㄓㄨㄥ,是指你的中心。
此話應譯為:情緒念頭之變化發生,都可守持中心觀照而節制,這種功夫是「和」。
「執中」的心性修養是所有聖賢起步的基本功。
而「格物」也並非是指推求知識,以「格物致知」為增長知識,也是後世宋儒的誤解。
孔子在《大戴禮記‧哀公問五義》曾言:
『日選於物,不知所貴,從物而流,不知所歸,五鑿為政,心從而壞;
 若此,則可謂庸人矣。』
「五鑿」就是指人的五種感官覺受。
「從物而流」就是指 順從物欲而隨波逐流。
所以「格物致知」的「格物」不是指研究外物知識,而是指扞格物擾,
是指守持自心不受外物境界擾亂的修為,正相通於「執中」的修養功夫。
而「致知」則是指不受物擾所致的清明覺知心境,所以才能「誠意」!
簡單說,就是這樣了!
作者: confri427 (輔導)   2014-07-04 20:53:00
鬼島是懦家不是儒家
作者: HEYHEYHEY (Approach)   2014-07-04 20:59:00
很有意思!!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