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suntex01 (tears in my heart)》之銘言:
: ※ 引述《renji1231 (這天)》之銘言:
: : 推文有人提到,
: : 台灣的肉豬都有閹割,
: : 而某些外國的沒有,
: : 所以外國的肉豬吃起來會有一股臭味。
: : 臭味的來源是因為雄酮和糞臭素會累積在豬的脂肪,
: : 而雄酮是公豬性成熟後在睪丸產生,
: : 糞臭素雖然公豬和母豬都有,
: : 但是沒有閹割的公豬的糞臭素含量會比有閹割的高很多。
: : 猜原PO說的外國是美國?
: 國外的豬誰說不會閹? 不閹是給自己找麻煩。而且種豬跟肉豬品種不一樣這種說法不覺
: 得很搞笑嗎?明明就同個品種,只是種豬是有挑過的,挑剩的豬仔就閹了當肉豬
這還是讓我這養豬農來回答好了
國外的豬只有少數幾個國家,例如美國,基於"人道考量"
所以採"化學去勢"的方法,就是小豬剛出生不久後施打藥物,讓睪丸萎縮掉
但....因為藥效不是每次都有效或者效用沒那麼大
所以還是會有味道,但不是那麼濃
另外如果有味道的豬可藉由"冷凍"來消除異味
如果冷凍後味道仍未消除的話,在台灣是直接廢棄,並跟豬農扣錢
在美國......賣到國外就好拉,想跟林書豪一樣打NBA吃美國豬就好拉
台灣的白豬基本上是三品豬,或兩品豬
即藍瑞士(L),約克夏(Y),杜洛克(D)
母系大多數的操作是純的L或者LY雜交(這兩種的特性是母性好,產子量,產乳量大)
父系都由D來擔當(該品特性:精液量多,濃度高,活力足,肉質保水性好)
故我們上市的肉豬基本上基因型是LD,或是LYD雜交的
種豬大多是上拍賣場買純種的
不可能說挑好的起來當種豬,其它的閹掉
就算是留母系的LY雜交型的也不會讓D的基因混入
台灣目前的豬肉
以我這養豬戶有在買自己豬肉的人來講
大部分只能說"有肉感,無肉味"
賣相漂亮,可是脂肪跟瘦肉無均勻混入
你知道你在吃肉,可是沒肉香
因為....現在魚粉太貴,大多養豬農已改用發酵豆粉替代
前兩年豬價不好,很多東西都改用較便宜的替代品
不像以前好賺的時候什麼都用最好的
看看今年大家賺錢後,能不能改善一些
但我想也很難
因為倒掉的豬農大部分都轉去幫台灣兩大財團代養
飼料吃財團的,以低成本高獲利的經營概念下,應該很難養出好的肉質
肉質的好壞基本上是飼料決定七成,基因三成
以上.....有問題或質疑歡迎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