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OyAlbert (寂寞侯)》之銘言:
: ※ 引述《guest0970 (guest)》之銘言:
: : 有聽過一些中年人在講,說台灣經濟奇蹟是他們創造出來的,給後代好的生活
: : 然後說現在年輕人好吃懶做,無法銜接上一代的成果,所以台灣經濟才會這麼爛
: : 有沒有中年人認為,是年輕人把經濟搞爛的八卦?
: 這種廢論之前我也聽老闆和大學長講過
: 當下我回了一句: 現在的年輕人哪有這個本事能跟掌握資源和卡好位的老人比影響力啦
: 老闆和大學長表示說的對, 這馬屁很受用
: 幹...!?
: 可我完全不是拍馬屁的意思...
決定權不再年輕人身上,資源也不在年輕人身上!
一個國家的產業要不斷的隨時間進步就需要淘汰舊產業和思想不合時宜的老人。
現在在大型公司裡面掌權的那一代,
多半就是剛好搭上了半導體或是光電產業的創業潮,
利用新興產業的成長期大撈了一筆。
現在產業達到了飽和,
年輕人在進去已經沒有辦法像之前一樣賺大錢,
為了產業的永續生存,
他們應該思考如何把工作與產業環境變成適合年輕人安心工作、進修。
而不是靠背說年輕人都不努力以前他們犧牲多大、多晚下班。
沒有比較多的報酬卻要一樣的努力工作還要面對思想跟不上時代的長輩、前輩,
這樣的環境是沒有人想呆的。
公司外部的創業環境也是一樣。
台灣的投資者喜歡那一種在公司裡面呆個十幾二十年再出來創業的人,
他們認為這樣的人因為已經有過管理經驗,
雖然沒有創新idea,但是經營事業比較不容易失敗,
算是「相對安全」的投資。
問題是,都要投資創業了,居然還把「安全」放在第一位!
外國之所以創業環境好,是因為他們能提供沒有管理經驗的人專心發展技術的機會。
他們認為商業管理可以慢慢再教,眼下先把領先技術固下來。
在台灣,等你在大公司呆個十幾二十年,
所有的創意動機早就都沒有了,
新知識也都變成舊知識,
還要加上大公司特有的僵化組織思想與政治文化。
這些人怎麼努力都很難在創新上贏過外國人。
結果就是做傳統產業、傳直銷,不然就是作一樣的代工模式。
然後台灣永遠脫離不了老人掌權、替人代工的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