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媒體來源:
台灣醒報
2.完整新聞標題/內文:
德國十年教改 職校漸失吸引力
【台灣醒報記者范捷茵綜合報導】台灣常以德國技職教育為借鏡,因為良好的
分流體系,培育出許多優秀技師,但德國十年前國際評量成績重挫後,實行了一連串增加
在校時數、加強學科等教育改革,近年卻也浮現職校漸失吸引力的問題。
過去德國學生大多只上半天課,在校時間是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中最低,8歲小
孩每年上課平均時數在OECD 會員國中平均是788小時,德國卻只有626小時。有母親比喻
,「早上8點送小孩上學,回家後早餐用具才剛收好,一會兒又要出門接他下課吃中餐了
。」
德國小孩在小學4年級後,中學分流有3種選擇,以學徒制為主學習技能的職業預校、以會
計或資訊科目為主的高等職校、以及以學術為主的文理中學。因為培育了許多優秀技師與
學術人才,備受國際讚譽。
但2001年OECD舉辦的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畫(PISA)結果,卻讓德國人嚇了一跳,這項針
對15歲青年的閱讀、科學與數學測驗中,每一項成績都低於開發中國家的平均值,更在開
發中國家排名倒數第三。
當局檢討後認為,原因之一在於學生過早能力分班,導致過半缺乏完整的學科通識教育,
因此努力加強主科教育,讓更多弱勢移民小孩有機會進入文理學校、考大學。
德國10年教改後使PISA成績逐次提升,但這波改革也引發其他問題。德國以培養技術人才
著稱,但2013年卻有260萬人上大學,比起上職校的140萬人多了將近1倍。
《華爾街日報》引述教育部長旺卡說:「我們遇到了麻煩。」說明德國產業缺工的窘境,
2013年每3家企業就有2家徵不到足夠的新人。如何在鼓勵技職之餘維持學術研究價值,
成為當局一大挑戰,德國工會曾建議表示,大學端可以發展科技或工程等技職課程。
3.新聞連結:
http://anntw.com/articles/20140708-4Mpj
4.備註:
反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