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省略。
孔子可說是儒學的起源之一,而儒學深深影響了漢朝之後的中國文化。
中國最具特色的官僚制度,該怎麼選用人才呢?
儒家經典就是為官的基礎了。
古人必須熟稔四書五經、十三經,以及相關的文集,才能鯉躍龍門,取得做官的門票。
當然,在儒學思想下,做官的人還得接受弓馬教育。
中國諾大一個國家,為何沒有分裂呢?
除了秦始皇的因素之外,儒學也是主要的原因之一。
儒學的政治思想是王道、仁政與禮制,其理想是大同。
所以中國人都有一種意識: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而不是分裂成一個個國家,各自獨立。
孟子曰:「民為重,社稷次之,君為輕」;
荀子曰:「從道不從君,從義不從父,人之大行也」。
這些思想讓中國開創了許多的盛世,不得不說兩千多年前,他們怎麼會這樣想呢?
儒學不僅僅只限於中國,韓國影響最深,其次是越南、日本。
儒學的思想傳授了為官之道、處世之道,這帶來了社會穩定的價值觀。
像是長幼有序、婚葬禮儀等等,這些都包含在儒學裡面。
孔子周遊列國,這段旅程並不輕鬆,想殺他的人大有人在。
去了那麼多國家,最後都沒辦法受到重用,因為各國都不希望有人得到他。
後幾年挺慘的,還有過七天沒東西吃,但孔子還是滔滔不絕講他的話。
最後顛沛流離了十四年,回到了魯國,他就專注於教育與古籍的整理了。
換個角度想,為什麼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
「有教無類、因材施教」這早在兩千多年前,孔子就這麼說了。
所以過去中國的人才都來自於於民間,而不是世襲。
或許這就是孔子被稱為至聖先師的原因之一,因為這就是他窮盡一生的理念,
也影響了中國兩千餘年到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