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mikejr (人事音書漫寂寥)
2014-07-13 13:51:15※ 引述《ddss (像風一樣)》之銘言:
: 除非是張忠謀這種強度的
: 不然都是一種災難
: 老張很早就在國際性的評選 被選為最佳經理人
: 但他確確實實是理工出身的
: 沒那種強度的下場就是李遠哲
: 李遠哲搞教改 讓台灣人感覺不出諾貝爾獎是有多威 已經是無感
其實一看就知道你是拿著汪汪報汪汪汪的。不過還是認真寫一下好了。
以下都是摘自教育研究論文內容:
83年/6月 【第七次全國教育會議】 大會決議成立一個類似日本高教的
教育改革諮詢委員會
83年/9月 行政院院長連戰邀請李遠哲擔任教改會召集人
正式成立行政院教改會
教改會初始任務時間為兩年 每半年提出一次審議報告
作者:
waijr (時差13HR)
2014-07-13 13:55:00你養了一隻小狗 後來別人接手繼續養了幾年 哪天牠咬人 對方說都怪你 你覺得合理嗎?
作者:
zpeople (小黃)
2014-07-13 13:55:00那時候小弟還是正太!不干我事吧!
作者: dostey (Dos) 2014-07-13 14:04:00
就黨報持續灌腦,社會大眾就以為是李的責任阿
作者: skywhoking (迷惘的眼前) 2014-07-13 14:06:00
這才是正解 硬賴別人頭上而忘記現在到底是誰在操刀 689
作者:
tsongs (......)
2014-07-13 14:17:00有黑鍋 才能讓當時的社會大眾健忘大家都推了一把
本篇專業,嚴格來說所謂的「教育改革」有兩條軸線,一條是黃武雄、張則周還有丁志仁等人的民間教改陣營,另一條則是官版或是師範體系自己的教改步調,前者進步但缺乏更多專業政策,後者則是保守許多,之所以有第七次全國教育會議和教改會與教改諮詢報告,都是因為民間教改陣營已經醞釀出強大的教改民意,才有這些政府回應與吸納,教改會其實有點像是現在的「經貿國是會議」,但是討論相對進步透明。但是裡面的人其實已經跟所謂的民間教改陣營有落差。如果比對政策就知道,很多教改會的政策,第七次全國教育會議就出現過了,但是教改會還是吸納了部分民間的政策理念和意見做編排調整。李遠哲只是被找來當召集人,真正的執行在吳京後又被教育官僚偏掉了我覺得很大一部分是很多人忘記教改之前的教改運動,然後把國家的教改當作民間的教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