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BF1530 (QQQQQQ)》之銘言:
: 1.媒體來源:
: 蘋果日報
: 2.完整新聞標題/內文:
: 馬英九總統下午出席「2014Green+ Toge台灣永續峰會」時,提到台灣的核能議題,舉例
: 說德國可以「廢核」是因為電價比台灣貴很多,且電網與其他9國相連,缺電可向外買,
: 強調台德兩國條件不同,短期不可能達成非核目標。怎知馬離去後,隨後上台的德國駐台
: 副代表古茂和(Mirko Kruppa)卻指馬說法錯誤,「台灣政府不了解德國能源政策」,拿
: 德、台的電價相比,就像是「蘋果和雞蛋的差別,是2件完全不同的事」。
: 馬總統致詞時說,德國民生電費每度約12元,工業用電則每度約6.3元;而台灣的住宅用
: 電每度2.9元,工業用電則是2.8元,與德國相差極大,台灣可學習德國發展再生能源,但
: 1度12元的電價不可能接受,「在台灣連漲1塊錢都被罵到臭頭」,因此若要把國內的核電
: 立刻轉換成再生能源,「現在是做不到的」。
: 古茂和上台致詞卻澄清,德國的電價是加了稅金才收費較高,且工業用電價雖貴,但企業
: 可以選擇採購不同時段、不同價格的電,因此不能簡化地說德國的工業電價高。至於馬指
: 德國電不夠可以像外國購電,台灣無法;古說,德國的進口能源僅佔全國用電的5%,比例
: 相當低;雖然歐盟希望建立一套系統讓各國的電力可以完全流通,但這僅是目標,德國也
: 還在發展之中,並沒有實施。(陳郁仁/台北報導)
: 3.新聞連結:
:
![]()
: 4.備註:
: 被打臉了Q_Q
忽然發現推文出現了常看到的訊息
"原物料進口不會因為該國薪資較低而變得比較便宜"
這個看起來沒錯但卻是個,逃避問題點的說法!
怎麼說呢?
因為整個國家的產電方式,本是一種政策,國家應當尋求的是本國內可使用的資源,配合人民生活水平,而不是盲目的進口,然後多數人民又根本沒能力用得起。
況且……問題起因本於國家對於薪資結構的無力應對,以致於電的產生方式無力升級不是嘛?
人們只付得起落後的產電方式,自然沒能享受一分錢一分貨更安全的產電方式
看看國外薪資,我想這點應當不難發現。
因此所謂的低薪
最終殘害的不僅僅是你的下一餐
更可怕的是,失去未來的賴以生存
的生態環境,下一代將只會更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