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運輸發展會帶動人行空間的改善 或是說相輔相成
並不是每個住家的門口外面這麼剛好都有場站或是站牌
那乘坐公共運輸工具到站 要到達目的地的這一段路
絕大部分是走路或是自行車 在國外的話
台灣交通發展 以前的思維是讓車輛先通行
以車輛為優先思考
用騎樓來當人行空間 立意良善 卻無法正常的執法
因為那還是算一樓的私人財產 不是一般公寓大家共同負擔
也沒有都市內停車的規劃 所以下場就是占用 開店 停車
沒有正常的人行道的狀況下 人就會往車道或路肩上走
或是弄一台機車 選擇相對更友善的車道騎車 反正駕照便宜好考
所以台灣機車會出現一種超短程旅次 到巷口買個報紙、早餐等等
就是因為太難正常的走路
常常有人說機車的路坑坑疤疤 我會說 行人根本無路可行
日本是一個很好的參考例子 雖然有腳踏車的問題
但是也是人行道夠完善才會出現腳踏車的問題
引用某個部落格http://onsoul.blog.fc2.com/blog-date-201110.html
人行道比車道寬很多 這在台灣應該會被罵死
有些地方應該可以試辦
一個宜居的城市應該是要利於步行的
很多人會看到國外哪裡很美好 很想定居 好棒讚嘆
但是只要侵蝕到一點自己的一點利益 大概逃的比別人還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