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媒體來源:自由時報
2.完整新聞標題/內文:
〔記者黃旭磊/高雄報導〕茄萣濕地1-4號道路開發涉及當地兩百一十多隻黑面琵鷺棲息
生態,市府決意依照原有規劃施工,但黑面琵鷺季節需封閉道路,且地目由遊艇專區變更
為濕地公園用地。
地目變為濕地公園用地
高雄市府昨天(十七日)下午舉辦最後一次環評說明及決議會議,近十個國內外環保團體
聚圍在高雄市四維行政中心十樓會場外,轄區苓雅警分局派員維持秩序。場內雙方意見針
鋒相對,茄萣區里長聯誼會主席薛金成、茄萣區農會總幹事楊至穎等地方人士批評「賞鳥
團體就是黑面琵鷺最大敵人」,長鏡頭(大砲)比道路開發隔離綠帶還近,汽機車每逢假
日塞車看鳥,已嚴重影響居民生活。
薛金成甚至批評環保團體造假資料,黑面琵鷺夜間沒魚可吃,根本不可能在當地夜棲;但
另方面,濕地保護聯盟秘書長謝宜臻出示照片,顯示黑面琵鷺在當地夜棲至少有五十隻。
經過廿四名環評委員表決決議,市府環保局長陳金德公布四點決議並表示,道路在黑面琵
鷺季節不施工、不通車,設置崎漏路等替代道路通行,另外,1-1號道路以南四十七公頃
原遊艇專區用地變更為濕地公園用地,而道路施工需設置生態廊道,每年黑面琵鷺季節不
得施作工程。
茄萣濕地1-4號道路總長九百四十二公尺,由高雄市府新工處規劃設計,連同主方案規劃
五條計畫道路,最後市府決議維持主方案,總經費一.三億元,工期十二個月,施工會切
割濕地五.二公頃。
環團:鳥不來 管制何用?
高雄市野鳥學會總幹事林昆海當場對於結果表達失望,林昆海表示,「路開了,鳥就不來
了,再管制有意義嗎?」
中華民國野鳥學會理事長林世忠表示,「一條九百四十二公尺道路,行車時間不到一分半
鐘,值得趕走黑面琵鷺嗎?」
林世忠表示,根據「黑琵大師」王徵吉調查,茄萣濕地面積八十三公頃,三年來黑面琵鷺
數量逐年增加,今年估計有兩百一十二隻,已達全球數量兩千四百多隻的近十分之一,符
合國際性濕地規模,政府應遵守國際法規,立法保護明星瀕危物種。
而根據國際黑面琵鷺後援聯盟(SAVE International)評估,道路直接切過黑面琵鷺夜棲
點,嚴重影響棲息地環境。
3.新聞連結: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797079
4.備註:
說要封路,但基本上開了鳥都直接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