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媒體來源:關鍵評論網
2.完整新聞標題/內文:「自我感覺良好」的新任教育部長,你要把台灣的教育帶往何方?
今早(29)新聞發佈,新任教育部長人選為現任政大校長吳思華教授,結果FB上面立刻哀
鴻遍野,尤其是政大校友、在學生們,各種評論留言立馬洗版,為吳校長說好話的恐怕不
到千分之一。
吳校長的豐功偉業真的有點「罄竹難書」,列舉如下:
花了三千萬元蓋了一個沒有人會去搭的水岸電梯(距主要道路約一公里,很近。而且當初
募款不足,硬是用了校務基金去蓋,到現在都還沒回填虧損)。這實在太經典了,蓋了這
個「世界奇觀」,無人能出其右。他還說過要整治景美溪、打造「水岸絲路」,以後學生
可以划船上學。
蓋了遠近馳名的「濕滑步道」,蓋好後木頭立刻就壞掉,從此就一直在修理這個步道(這
也是大家kuso他名字的由來)。
頂大計劃剛推出時,每間學校都在哭哭說SSCI論文當成主要評鑑指標不合理,包括政大(
因為社會科學更難大量產出論文),結果校長帶頭挖角國外學者來大量發文SSCI,而不是
跳出來戰這個不合理的制度。
校教評會解聘獲得三屆教學特優的教師。
限制宿網使用、住宿保證金爭議、為了節能省電在「冬天」限制熱水使用。
把球場蓋在深山裡面(而且有人說還蓋歪)。
為了「國際化」,收了一大堆國際學生,重量不重質。
很理想化地推動「書院」體制,但是不接受學生們的建言,現在還是定位不明。
支持清潔工外包。政大清潔工外包後勞動條件改惡、沒有加班費、外包費用卻遠高於外包
工薪資,經揭發後似乎也沒有好的改善。
最為人稱道的一點,就是不斷說政大是「東方哈佛」,以致於政大學生一直被酸是哈狒、
哈哈大學。
一位校長能當到讓學生們為他寫主題曲、製作新校歌、在BBS上面舉辦「徵文比賽」,高
升教育部長之後竟然可以引起這麼大的洗版風潮,真的很不簡單。(而且,這都只是以「
學生」的角度來看而已喔!至於,若以教職員的角度來看他的話…可能還有更多故事可以
講吧!)
濕滑很忙: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TFPUjdyOvI
噢,一定會有很多人跑出來說年輕人很沒禮貌,怎麼可以這樣子對教育部長做人身攻擊?
(回顧一下:蔣偉寧前部長說謊,被陳為廷指責,結果一大堆人罵陳為廷沒禮貌)
先撇開馬政府的用人哲學不看(問題實在太多,講都講不完),其實這篇文章的重點不是
只有吳校長個人,還有整個教育體制的大問題。問題也是非常多,只能列舉:
1. 學術工廠的陋息何時才能除去?
五年五百億的機制大家都說有問題,尤其是大量生產論文的學術工廠、互相引用與審查的
學術「殖民」,還有以I級論文為主的評鑑機制,到底何時才要檢討與改進呢?與此相關
的是,一窩蜂搞學術工廠,那技職教育怎麼辦?該怎麼調整現在重研究型大學輕技職的現
象?(延伸閱讀:亡台從五年五百億開始)
2. 如何建立教研分流機制?
在政治系郭立民老師不續聘的事件中,就已經有許多老師們質疑校長只重研究不重教學,
問校長要把政大帶向何方?現在,我們更要問,部長要把全台灣的高等教育帶向何方?(
推薦閱讀:指南山下的結構與行動)
3. 如何提升高教品質,更注重學生權益?
在一連串的學費調漲爭議、各種學生和校方的互動當中,許多學校的校方一再提到學生只
是過客、大學應以研究為主。許多大學拿了教育部補助的錢,大手筆投入的都是硬體設備
,或是追求所謂的「國際化」,政大是國際化的皎皎者。
前中文系教師陳芳汶在教學特優教師頒獎時發言指出:
「這是大學,這不是研究機構,我們真正的主人翁,我們真正該面對的是學生,我們應該
盡我們百分之八十的力量在學生身上。一個教學好的老師不可能研究不好,他只是沒有把
它形諸文字,沒有去取得量化而已。我覺得校長,以及高層太注重研究了。然後忽略了這
間學校很精心於教學的老師是多麼地用心想要去跟學生學習,或者跟學生交流。
我希望我們學校也能夠這樣,不要再侈談未來,不要再侈談所謂的國際化,不要做什麼美
國的哈哈大學,不要做什麼,就是做NCCU。就是做政大,請給自己一點點自信,我們的學
生非常地優秀,我們的老師應該也很優秀。不要再老是侈談國際化而變成四不像,我覺得
政大現在是個四不像的學校。除了學生一年比一年更優秀而已。」
陳芳汶老師的另一段發言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Oj6jlSV1vg
4. 如何因應高等教育商品化的質疑?
政大也是帶頭漲學費的公立大學之一,吳校長也支持漲學費。但是學費真的有被好好地規
劃和運用嗎?學生真正有從付出的錢當中獲益嗎?我們的高等教育是要走向美式的商品化
,還是要走向北歐式的公共化呢?(參考閱讀:美國觀察之二:高等教育學費篇)
這邊提醒大家一下,我國政府已簽署「兩公約」、且立法使其具國內法的效力,其中《經
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第13條第2項明確指出:「高等教育應根據能力,以一切適當
方法,特別應逐漸採行免費教育制度,使人人有平等接受機會。」兩公約不是簽來宣誓用
的,而是要實踐這些普世權利。
5. 如何因應少子化危機?
現在有許多私校相繼粗糙退場,如何維護教職員以及學生的權益?如何解決流浪教師的問
題?還是說要任由他們自生自滅、繼續來比拼I級論文?
6. 如何調整12年國教的體制?有什麼配套措施應優先推出?升高中和升大學的入學方式
要怎麼調整?
馬政府上台以來,教育部長都是從高等教育行政體系來徵用,但是我們的國民教育有受到
重視嗎?大學教授真的懂基礎教育嗎?教改十餘年,愈改愈糟糕,補教業賺飽飽,到底我
們的基礎教育該怎麼發展?
從今天的FB洗版風潮就可以知道新任教育部長的爭議所在,最好笑的是,過去吳校長被校
內師長提醒說不願意傾聽意見、被學生批評說每次都只有官僚式回覆,結果新聞媒體竟然
報導說「受訪立委與教團普遍看好他的溝通協調能力」,這真是太諷刺了。
重點是,不管是吳校長也好,執政團隊也好,可以不要再「自我感覺良好」了嗎?從吳校
長個人角度來說,今天到了一個更高的高度,是否應該要檢討一下過去所強調的那套「成
本分析」到底成效怎麼樣?光是領導政大就讓所有人嫌棄成這樣,我認為吳校長之後應該
要學會傾聽不同的意見、將多元的聲音納入考量,不要再堅持己見。
從整體制度和結構的角度來看,吳校長過去似乎也是這「學術工廠」的一份子,對於這些
不合理的體制是否有對策呢?
面對問題,才是國家之福。若行事風格和思考方式不改變,恐怕就是遍地水岸電梯,台灣
的教育只能自求多福。發這篇文的目的,不是要針對個人做攻擊,而是希望提出我們教育
體制太多不合理的地方。而且要提醒大家,不是說大人就一定是對的、小孩子挑戰大人就
是沒禮貌。從來沒有「部長就一定是對的」這種事。
我相信吳部長有辦法做出最好的判斷。
最後,來欣賞一下政大學生的怨念創意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7QrkPiVDtU
3.新聞連結:http://www.thenewslens.com/post/59505/
4.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