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Vett (Vett)》之銘言:
: 4.備註:
: 管線內還有260噸 我覺得有點猛
: 是說管路內沒有輸送的時候 也不會淨空喔?!
: 但看起來是能減壓排空的?!
: 小魯覺得工業都市簡直是好危險啊
其實只要把輸送管想成是自來水管就行了。
今天如果自來水公司停水,地下的輸送水管的管線還是充滿著水。
這是因為流體具有連續性,而氣體也是流體的一種。
為何流體會具有連續性在此就不特別說明。
有人會說既然水管裡面一直都有水,那為什麼自來水公司停水我家水龍頭打開卻沒有水?
這是因為其實管內的壓力差是自來水公司那端壓力較高,你家壓力較低。
所以水在管內其實是一直往你家推,而你打開水龍頭只是把閥門打開。
在停水時一開始還是存在壓力差的,而當你把閥門打開水會越來越少。
這是因為壓力差逐漸減小,直到為零就不會再流出水來。
這時候就是你家跟自來水公司已經沒有壓力差了,但是部分的水是停在管子裡面的。
這就是為什麼停水的時候水會慢慢的變少而不是馬上就停
如果要某一段管內完全沒水必須設置止流閥,再將那一段的水抽出來。
根據那維爾-史托克方程式(Navier-Stokes Equation)我們可以知道輸送流體是利用管內壓力差。
這也是為什麼市府指責某公司壓力驟降=氣體外洩卻未通報。
也就是說單單把閥門關掉是沒辦法使裡面淨空的。
一定要有一個出口(sink)才可以讓管內氣體淨空,這有兩種可能性:
a.管子裂掉,氣體外洩至管內與管外壓力差幾乎相等才會淨空。
b.該輸送管有外接額外的導流管,且在每個外接導流管與主管間設有止流閥。
而這二個假設成立的前提是輸送端的閥門是要關閉的。
至於樓主說的減壓排空,也是建立在a或b的前提下。
因為減壓(壓力差越來越小),就表示管內的氣體被推到接受端的速度越來越慢。
一直到壓力差為零的時候管內的氣體就不會再動了。
再用更簡單的觀念想,如果要排空一個區域的氣體是要"抽出來"的。
還有b的假設絕對不可能有(成本太高)
順便給各位一個觀念,氣體是會擴散的。
也就是說在一個邊界會移動的空間內的氣體隨著空間增大時,該氣體濃度會慢慢減少。
今天如果某公司沒有持續輸送丙烯,發生氣爆的機率微乎其微甚至是零。
因為今天管子已經有裂縫,其實如果把輸送端閥門關閉就回到a的假設。
閥門關閉的早,空氣中可燃氣體濃度非常低,就不會發生爆炸。
也就是說今天的重點在於肇事的公司沒有及時把閥門關閉,導致空氣中可燃氣體濃度過高。
有鄉民提到如果淨空管內,丙烯氣體會在管內撞來撞去的。
一般而言不會這樣,因為氣體是會擴散的,而不是"一塊一塊"的。
也就是說所謂的淨空管內只是把丙烯的濃度降到最低最低。
撞來撞去的觀念是水錘效應(Water Hammer),這個情況會發生在輸送中突然將閥門關閉導致管內壓力遽變才會發生。
國外就曾經發生水閥門關的太快導致地下水管直接爆裂(嚴重的水錘效應)。
在某些情況,確實是會像X大說的會有氣泡產生孔蝕(Cavitation)。
不過孔蝕現象幾乎只發生在液體上。
以上是小魯不負責任的簡單說明,希望該為此事負責任的人受到法律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