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pipi520 (龍的觀點)》之銘言:
: 20:50 分之前的丙烯泵送壓力是 40 Kg(大概是40 atm) 左右,之後異常掉到 13 附近
: 然後就不再下掉了,而且榮化與華寶都有作飽壓測試
: 這的測試理論上跟殺人有不在場證明一樣是個強力證據,證明管子沒破
: 但這個飽壓測試有個關鍵 bug ,也是讓李長榮 華運犯下大災難的錯誤觀念
: 就是丙烯是 40 kg 高壓運送,在 40 kg 高壓下會液化成液體
: 如果壓力慢慢流失掉,壓力掉到一個數值,丙烯就會氣化成氣體
: 這個壓力叫做飽和蒸汽壓
: 丙烯 25℃ 飽和蒸汽壓 = 1158 Kpa 換算大約是 11.5 kg
: 也就是說管子破掉時,釋出的空間讓裡面大量的液化丙烯
: 不斷的轉換成 11.5 kg 的氣體丙烯
: 液體氣化成氣體體積大概會膨脹一千倍,這些大量的丙烯氣體 keep 住了壓力
: 管子裡面大量的液體丙烯不斷的在 11.5 kg 壓力下氣化再氣化
: 這也就是為什麼管子壓力一直 keep 在 13 kg 不會掉下來的原因
: 也讓華運,李長榮 雙方造成誤判
: 關鍵錯誤就在於
: 液化流體的飽壓測試必須高過飽和蒸汽壓,不能在飽和蒸汽壓附近作測試
: 否則不斷氣化的氣體壓力會讓測試人員誤判壓力沒有降低
: 以上
我有個疑問。
一般而言,管路老化洩漏,最大宗的不是管子本身破掉,而是接管處橡膠墊片。
洩漏時的情況是,管內壓力大墊片被撐開,而壓力小墊片又密封回去。
於是榮化的這保壓測試,我就覺得很奇怪……
操作環境大約40 kg/cm2,但測試只測試到13 kg/cm2,對於如果是墊片被壓力撐
開的狀況,13 kg/cm2有測跟沒測一樣吧!
正常要做保壓測試,不是應該要做到操作環境然後再加個安全係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