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baelrog (貝爾羅格)》之銘言:
: ※ 引述《pipi520 (龍的觀點)》之銘言:
: : 20:50 分之前的丙烯泵送壓力是 40 Kg(大概是40 atm) 左右,之後異常掉到 13 附近
: : 然後就不再下掉了,而且榮化與華寶都有作飽壓測試
: : 這的測試理論上跟殺人有不在場證明一樣是個強力證據,證明管子沒破
: : 但這個飽壓測試有個關鍵 bug ,也是讓李長榮 華運犯下大災難的錯誤觀念
: : 就是丙烯是 40 kg 高壓運送,在 40 kg 高壓下會液化成液體
: : 如果壓力慢慢流失掉,壓力掉到一個數值,丙烯就會氣化成氣體
: : 這個壓力叫做飽和蒸汽壓
: : 丙烯 25℃ 飽和蒸汽壓 = 1158 Kpa 換算大約是 11.5 kg
: : 也就是說管子破掉時,釋出的空間讓裡面大量的液化丙烯
: : 不斷的轉換成 11.5 kg 的氣體丙烯
: : 液體氣化成氣體體積大概會膨脹一千倍,這些大量的丙烯氣體 keep 住了壓力
: : 管子裡面大量的液體丙烯不斷的在 11.5 kg 壓力下氣化再氣化
: : 這也就是為什麼管子壓力一直 keep 在 13 kg 不會掉下來的原因
: : 也讓華運,李長榮 雙方造成誤判
: : 關鍵錯誤就在於
: : 液化流體的飽壓測試必須高過飽和蒸汽壓,不能在飽和蒸汽壓附近作測試
: : 否則不斷氣化的氣體壓力會讓測試人員誤判壓力沒有降低
: : 以上
: 我有個疑問。
: 一般而言,管路老化洩漏,最大宗的不是管子本身破掉,而是接管處橡膠墊片。
: 洩漏時的情況是,管內壓力大墊片被撐開,而壓力小墊片又密封回去。
: 於是榮化的這保壓測試,我就覺得很奇怪……
: 操作環境大約40 kg/cm2,但測試只測試到13 kg/cm2,對於如果是墊片被壓力撐
: 開的狀況,13 kg/cm2有測跟沒測一樣吧!
: 正常要做保壓測試,不是應該要做到操作環境然後再加個安全係數嗎?
或許有可能會這樣吧
所以飽管測壓不是用在測丙烯,而是只能用水或惰性氣體等方式測,因為當丙烯在洩漏
點變氣體時,飽和蒸汽壓會讓原本操作壓力下降變緩。
標準的測試流程應該事先用氮氣測漏,沒問題時才會將丙烯注入管內。
我再猜想另種一種狀況,是否地下管線內一直是丙烯飽管狀態,就像我們的家用瓦斯
一樣,所以在這個狀態下就無法以氮氣測漏,榮化是24小時運轉的化工廠,丙烯的需求
可能是源源不絕,因此整個高雄的地下管都充滿著烯類等易燃易揮發液體,那監控的
系統是否需的的安全等級很高,或是triple redundency配置,如果沒有那榮化
還真是把安全不當一回事。
現在可以去把各家的監控系統安全性調出來看,把SOP流程攤給大家看,地下管配置圖
不可以公布,這些總可以吧。
榮化是走中油體系,中油基本上會把相關的SOP建立的十分完善,如果不按照流程
基本上就是榮化自己因為不想斷料,鋌而走險導致的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