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死亡率可達90% 伊波拉病毒到底是什麼?

作者: sunbysea (忠言逆耳良藥苦口)   2014-08-04 21:52:53
http://tw.epochtimes.com/b5/14/8/2/n4215186.htm
死亡率可達90% 伊波拉病毒到底是什麼?
照顧伊波拉病患需穿戴不透水的衣服和手套,戴穿防面罩,如護目鏡和外科口罩。(
CELLOU BINANI/AFP)
2014-08-03 21:58:44
【大紀元2014年08月02日訊】(大紀元記者鄭孝祺綜合報導)伊波拉病毒(Ebola,又稱埃
博拉病毒)出血熱今年2月在幾內亞爆發,肆虐西非。7月以來,「伊波拉」這個詞越來越頻
繁地出現在媒體上。7月29日,領導塞拉利昂對抗有史以來最嚴重一次伊波拉疫情的醫生舍
克‧汗(Sheik Umar Khan)感染伊波拉毒離世,令世界哀傷。這種來自非洲的死亡病毒,
開始令地球人擔憂。
目前,伊波拉疫情集中在幾內亞、塞拉利昂和利比里亞。據CNN7月31日報導,世界衛生組織
(WHO)表示,遏制伊波拉病毒進一步的行動是必要的。WHO警告,該病毒在未被發現之前已
經開始傳播,使實際患病人數高於已發現的病例,也增加了病從非洲傳播的機會。
無國界醫生組織主任巴特‧詹森(Bart Janssens) 說:「這個疫情是史無前例的,絕對還
沒有得到控制,而且情況不斷惡化....很多地方的人被感染,但我們並不知道。」
目前使防疫工作變得困難的一個問題是,伊波拉病毒還感染了許多處理病症的醫生、護士和
其他衛生工作者。WHO表示:「到目前為止,已經有60名衛生工作者死於伊波拉病毒的感染
,一些國際衛生人員也受到感染,這一情況大大降低了控制該病擴散的能力。」
美國《自然新聞》(Natural News)創辦人麥克‧亞當斯(Mike Adams)撰文表示,現在個
人可以做的,就是積極增強自己的免疫系統。
伊波拉病毒是甚麼?
伊波拉病毒是迄今發現的致死率最高的病毒之一,死亡率可達50%到90%。(CDC/維基百科)
伊波拉病毒是迄今發現的致死率最高的病毒之一,死亡率可達50%-90%。該病會影響人類和
靈長類動物(猴子、大猩猩和黑猩猩)。至今尚無特異性治療療法,也沒有疫苗。
伊波拉病毒通常由血液和其他體液傳播,速度很快,患者初期症狀和感冒類似,發燒、頭痛
、腹瀉、嘔吐、胃痛和虛弱,潛伏期是2-21天。
伊波拉病毒的起源
1976年8月的一天,扎伊爾(現剛果民主共和國)小城楊布庫的醫院裡來了一位發著高燒的
病人,名叫马巴洛(Mabalo),他在發病前去過一次扎伊爾北部地區。非洲當地醫療條件很
差,護士一天內要用僅有的幾支注射器給上百個病人注射藥品,針頭用鈍才會更換。
隨後,一種可怕的傳染病在短時間內就傳染了周邊50多個村莊。大部份病人症狀和马巴洛一
樣。扎伊爾北部國家蘇丹在兩個月後也暴發了同樣的疫情。
這一疫情震驚整個世界。病原體很快就被確定,這是一種新型病毒。研究者們用當地一條小
河的名字將這種病毒命名為伊波拉。後來科學家發現,扎伊爾和蘇丹兩地的伊波拉病毒其實
不甚相同,致病力不一樣,分別命名為扎伊爾型和蘇丹型。
但即使知道了這些,研究者和醫生們仍束手無策。1976年疫情中,扎伊爾地區一共有318人
感染,死了280個人,死亡率高達約88%;蘇丹地區有284人感染, 151人死亡,死亡率約53%

5種伊波拉病毒 扎伊爾型最兇殘
截至目前,一共有5種伊波拉病毒被發現,除上述2種,其他3種為分別為:塔伊森林型、本
迪布焦型和雷斯頓型,其中雷斯頓型對人類不致病。
在發現伊波拉病毒的30多年裡,這種病毒一共感染了2,387人,1,590人被奪去生命,綜合死
亡率約為67%, 但這只是官方記錄在冊的數據,非洲地區醫療衛生系統不完善,有相當一部
份案例沒有被記錄下來,以上數據不包括今年西非疫情。
30多年來,官方一共記錄了24次伊波拉疫情:塔伊森林型1次,只感染1人,最終幸運地活了
下來;本迪布焦型暴發過2次,感染了206人,66人死亡;剩下的21次都是由扎伊爾型和蘇丹
型造成的,這兩種類型的病毒導致的死亡人數佔了伊波拉死亡總數的96%左右。
今年西非空前規模伊波拉疫情暴發的是扎伊爾型,是最凶殘的一種伊波拉,致死率可達
60%-90%。
感染伊波拉後的症狀
初期症狀為突然出現高燒、嚴重倦怠、肌肉痛、頭痛與咽喉痛等,接著出現嘔吐、腹瀉。之
後會出現:吐血,全身出血,關節和肌肉劇痛,繼而眼睛、鼻子、牙齦、耳朵、肛門及隱私
部位出血;少尿等。
重症者常伴有肝臟受損、腎衰竭、中樞神經損傷、休克併發多重器官衰竭。實驗室檢驗發現
,患者白血球、血小板降低,同時肝功能指標上升。
WHO表示,伊波拉病毒早期症狀可被誤認為瘧疾,傷寒,腦膜炎,甚至瘟疫。
伊波拉病毒的傳染途徑
伊波拉病毒被美國疾病管制中心(CDC)列為第四級生物危害(一到四級,四級最高),喜
歡活動在潮溼、陰暗的環境,不會造成典型的空氣傳染,但會停留在空氣中的懸浮粒子上。
和感染者的血液、其它體液或分泌物(糞便、尿液、唾液和精液)的直接接觸,便有可能被
感染。病情已經康復的男性在痊癒後長達七週時仍可能通過其精液傳播病毒。
健康人的破損皮膚或粘膜與受到伊波拉病人的感染性液體(如髒衣物、床單或者用過的針頭
)污染的環境接觸時,也可發生感染。
伊波拉病毒感染者的屍體也是一個傳染源,故也有人稱其為「死屍病毒」或「殭屍病毒」,
對其需進行保護性處理並立刻埋葬。
病人一旦開始顯現症狀,就具有傳染性。在潛伏期內不具傳染性。
預防和治療
穿戴不透水的衣服和手套,戴穿防面罩和護目鏡的幾內亞醫護人員。(CELLOU BINANI/AFP

目前尚無疫苗經有關部門批准用於預防伊波拉病毒,也沒有伊波拉疫苗進入臨床試驗階段,
但美國將於9月中旬對一種伊波拉疫苗開展人體試驗。
在出現伊波拉疫情的地區,主要的預防方法還是避免與伊波拉感染者直接接觸,醫務工作者
應採取必要的防護措施。一定要減少與黑猩猩、猩猩、蝙蝠、野豬等高危動物的接觸,特別
是不要撿起死亡動物的屍體或對它們的生肉進行烹飪。
如果身邊有人感染了伊波拉病毒,請焚燒其用過的衣服或者床單、被單等物。如果還想繼續
使用,請經高溫、高壓消毒後再行使用。
照顧伊波拉病患需穿戴不透水的衣服、手套和防毒面罩,如護目鏡和外科口罩,以防止病患
體液飛濺到鼻子、嘴巴和眼睛。
此外,儘量減少參加大型集會,在交際場合應儘量避免握手和擁抱,最好揮手招呼即可。如
握手後應儘快用肥皂、流動水徹底清洗雙手。
消毒是所有防疫措施的重點。無疆界醫生表示,已知漂白劑的成分次氯酸鈉(sodium
hypochlorite)、甲醇(methyl alcohol)、紫外線、肥皂、清潔液都能殺死伊波拉病毒。
雖然伊波拉病毒致死率高,但仍有10%-50%的人感染後痊癒,這可能跟他們的免疫系統功能
較好有關,麥克‧亞當斯呼籲,不要再做讓自己免疫能力下降的事情,如隨意熬夜、吃垃圾
食物、吸菸、久坐不動、不曬太陽、接觸化學致癌物質(殺蟲劑、除草劑、草甘磷)等等。
(責任編輯:李曉清)
作者: CrazyR (無聊是慢性毒藥。)   2014-08-04 21:54:00
就是單純炒作生技產品的新聞
作者: Wilsly (鬼)   2014-08-04 21:57:00
目前世衛統計這波死亡率在56%左右
作者: lunsanity (LUN)   2014-08-04 22:09:00
疫苗是還沒研發還是無法研發...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