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Reewalker (李沃克)》之銘言:
: 八國聯軍大概是崇洋媚外一個重要遠因
: 話說人家聯軍只有幾萬人
: 堂堂四億大國居然擋不了 笑屬倫
: 補卦 其實當時強國首都軍隊已經現代化
: 武器裝備不比洋人差 但有地利和義和團協助
: 結果強國還是被洋人操翻
: 更別提幾十年前英法聯軍一萬人上下
: 直接殺到北京 強國皇帝落荒而逃
: 為何強國總是向洋人跪地求饒
: 大家有八卦嗎
最大的問題是清朝內部對於開戰與否就意見不一,
即使是最後選擇開戰的慈禧太后等人也是猶疑不定,
所以在開戰之後很多部隊都搞不清楚到底要不要打。
也因為意見不一,地方政府和各地駐軍很多都不想打這場爛仗,
不光是課本提到的"東南互保條約",
就連清廷中央直屬的"武衛軍"之中,
都有很多部隊避戰或甚至自相殘殺:
袁世凱的武衛右軍拒絕參加戰鬥,導致他後來成為清朝軍力最強的人,
聶士成的武衛前軍有處決一些暴民,結果後來被八國聯軍和義和團夾攻而覆沒......
武衛左軍、中軍後來都被打敗,後軍則是連大使館都攻不下的廢物。
八國聯軍總數約五萬人,其實靠平津地區的武衛軍應該守得住,
開戰初期武衛前軍也確實把聯軍擊退回濱海地區,
但是後來證明義和團不但不是民氣可用,而是拖後腿的,
不但對抗八國聯軍一觸及潰,還到處燒殺擄掠並攻擊維持治安的清軍,
最後還綁架清軍的家屬,導致清軍無法繼續作戰而瓦解。
給END的人 :
義和團拖後腿+清軍內部鬥爭+清朝中央權威低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