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名將投共 南投龍雲橋變雲龍橋
【中央社╱台北12日電】
南投仁愛鄉有座「雲龍橋」,原本是「龍雲橋」,為紀念抗日英雄龍雲將軍;不料,龍雲
後來投共,橋名也顛倒改為「雲龍橋」。
公路總局物剛建置完成「省道以人名命名橋梁及隧道網頁」,有20座橋梁是以歷史人物命
名;其中,位在南投仁愛鄉的雲龍橋,名字來源很有意思。
公路總局說,雲龍橋是通往廬山溫泉必經的橋梁,原本是座吊橋,這座橋在電影「賽德克
巴萊」中曾出現。舊橋在日據時期,名為「斯克鐵線橋」,霧社事件爆發後,莫那魯道率
原住民抗日,為阻擋日軍利用斯克鐵線橋越河便將吊橋砍斷。
台灣光復後將吊橋重建,並以當時雲南抗日英雄龍雲將軍為名,將新橋命名為「龍雲橋」
。後來龍雲投共,才將龍雲名字反過來寫,便成了目前所看到的「雲龍橋」。
雲龍橋在民國74年7月,從吊橋改建為水泥橋。
公路總局從史料中發現, 龍雲早年參加過反清革命,民國17年被國民政府正式任命為雲
南省主席,至34年,龍雲共主政雲南17年,被稱為「雲南王」。
龍雲在抗日戰爭期間兼任陸軍副總司令,曾派遣滇軍20多萬赴抗戰前線,參加了包括「台
兒莊戰役」等20多次戰役,為抗戰勝利作出巨大貢獻。
不過,龍雲本人在33年加入中國民主同盟,並長時間與中國共產黨交往密切,38年10月中
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龍雲列入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改朝換代後,39年1月,龍雲從香港
赴北京,加入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
http://udn.com/NEWS/BREAKINGNEWS/BREAKINGNEWS3/8867048.shtml
備註: